陈蔓琳一年前随父母来到香港,如今是香港培侨中学中三学生,她是个喜欢看书的女孩。
今年4月,“带着我的梦想上天宫”征文活动在全国中小学展开。陈蔓琳和同学也相约写信,将自己问题、心愿及梦想,寄给了头顶之上389公里高处的中国天宫空间站。
陈蔓琳描述了自己还是一名6岁的小朋友时,看神舟10号发射升空,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演示悬浮的陀螺和水球时的奇妙现象。
9年过去了,陈蔓琳也从幼儿园大班,长成一个要抉择人生方向的中学生,这个女孩把少年困惑写进信中——
“更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只是和千千万万无名之花一样,平常并没有太多突出的长处,而我心中的画卷也不像幼时仰望天空时那样,想象我在星星之间穿梭那么无拘无束,冒险大胆,我开始被顾虑担忧束缚……”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陈蔓琳:
“关于信的内容,我写了我从小跟航天的一些故事,以及我现在中三面临选科的时候,就对未来有一点的迷茫,然后想问一下那些航天员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然后想要他们也跟我讲一讲他们的想法。”
花季少女的平凡心事,在每92分钟就能绕地球一周的中国空间站上,能激起什么样的回响呢?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陈蔓琳:
“我有感觉确实普通人跟航天员之间有比较大的距离,然后想要跨越也是很艰难的。写信的时候就是想跟他们分享一下关于我的事情,然后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然后想要他们也跟我讲一讲他们的想法,想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吧。”
日升月落,天宫空间站以每天绕地球19圈的频次,两个月里1200多次掠过中国大地上空,而陈蔓琳的去信,也真的收到了回音。
香港创新科技局及工业局局长 孙东:
“香港培侨中学三年级陈蔓琳同学的信件脱颖而出,成为全港唯一一封获航天员在太空亲自拆阅和回复的信件,我真的很替你感到高兴!相信你已实现了你其中一个梦想!”
宇航员陈冬通过视频念了给陈蔓琳的回信,鼓励陈蔓琳勇敢追梦,为美丽的祖国,为美丽的香港贡献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陈蔓琳:
“他刚才说画卷不仅是有红有蓝有黄,这样很明媚很灿烂的颜色,同时也会有像困难挑战这样黑色灰色的颜色,一张画卷要有不同的颜色才能变得绚丽多彩。那么面对人生或者是梦想也是总是要面对挑战的。只要能够有坚定的信念来克服他,一定能获得成功。”
希望每一个怀揣梦想、憧憬未来的少年,都能够不负韶华,勇敢的成为最好的自己。
香港创新科技局及工业局局长 孙东:
“我们香港的中学生还是非常厉害的,她(陈蔓琳)可能没有想到宇航员第一时间就回信,所以这个来讲的话真是体现了这个国家对我们香港青年学生的关切。”
在香港培侨中学,和陈蔓琳一样对太空充满兴趣的学生还有很多。同学们将自己的好奇,写给了头顶上空389公里处的天宫航天员。
余芷晴和许君豪也是众多写信同学中的一员,当听到陈蔓琳收到天宫回信后两位同学既是兴奋,也有感慨,还对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有了更深感触。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许君豪:
“从太空给地球回信本身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航天员也依旧给了我们回信,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开心。”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余芷晴:
“我认为发展航天技术,就可以帮我们了解多一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宇宙。载人航天就可以令那些人亲身去经历。”
香港学生对航天知识的热情,近年来一直持续攀升。在香港培侨中学学校餐厅外这棵“英雄树”就记录着一段佳话。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 伍焕杰:
“当时03年的时候,我们的宇航员杨利伟他当时是升到了太空,然后回来了第一站来到了香港,也是唯一来了一个学校就是香港培侨中学。”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在完成飞行任务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自此,神秘的太空中有了中国航天员的风采。杨利伟也被誉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同年杨利伟到访香港。
为纪念航天英雄到访,也为启发学生探求宇宙奥秘,中学提出了一个特别邀请,校园里种下一棵橡树,为培桥的孩子、香港的学生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取名叫“英雄树”。
时间来到今天,19年过去了,当年杨利伟在香港培侨中学栽下的树苗已经长大。
2003年香港受“非典”疫情影响,陷入恐慌和低迷。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到访为香港人提振了精神,亦带来了希望。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 伍焕杰:
“03年的时候当时有SARS的一个影响,整个经济也不是太好,有航天员来到了香港,来到了校园,这是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激励。为什么用橡树?因为橡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不管在任何的一个环境下面都能够坚强的生存下去。”
多年来,了解“英雄树”背后的故事,成为了香港培侨中学“入学礼”的重要环节。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 伍焕杰:
“我们新的培桥的学生会来到这个树下,让他们了解这样的一个历史,我们也借助这一个航天员的事迹推动学生们对科技教育的兴趣。”
英雄树成了学生的“航天启蒙树”。有学生更是将“航天科技”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香港培侨中学物理科主任谭伟强(“谭sir”)负责高中学部的物理教学,在此教书已有7年之久,提到学生的航天梦,谭sir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的一位初中时物理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正是因为想读航天工程,于是在课余时间努力找数据问老师,最后在高中成功入读了物理班。
国家航天事业迅速繁荣,也为学生接受航天科普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香港培侨中学物理科主任 谭伟强:
“我们中国,最近几年其实航空的发展,变成我们学生都比较容易去接收得到相关的信息,变成也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国家在我们自己的航天业的视野中,多了一些的认同。”
近年来,香港教育界大力发展以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为主的STEM教育,航天科普教育成为了其中一个“集重要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环节。提及香港航天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谭sir的形容是:既有挑战,也充满发展的机会。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 伍焕杰:
“香港对接收国际跟国内的科技发展的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结合这方面的优势,我期待的是在每个学校都能有开发相关的一些太空发展的项目,科技教育的项目。”
身未至,心已远。耳濡目染间,香港中小学生的航天梦,也像英雄树一样茁壮成长。想到仍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们,他们也有话想说——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许君豪:
“我希望他们能够在执行飞船任务的时候能够一切顺利。”
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余芷晴:
“希望他们可以平安回到这个地球。”
从地球到太空,从天宫到校园,香港中学生与祖国的航天员,两封穿越时空的信,一轮畅谈心曲的交流,一棵扎根19年的英雄树……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份希望的成长,不仅在斗转星移的速度中,也在春华秋实的温度里。
编辑:丁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