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活动中,磕磕绊绊总是无法避免的,身体难免会出现外伤。随着时间的发展,受伤的部位会慢慢好转,并在表面形成一层质地较硬、粗糙、颜色暗沉的小血痂。
在血痂形成时,会有局部瘙痒的感觉,因此很多人都喜欢时不时地抠一下,那种感觉简直太爽了。那伤口结痂为什么会痒,结痂了到底能不能抠呢?接下来,宋医生就给大家好好讲讲“伤口结痂”的那些事儿。进而,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伤口结痂。
伤口结的“痂”从哪里来?
首先,我们要了解结痂是怎么来的。伤口结痂是组织修复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比较大的伤口,或触及到真皮层的伤口。
真皮层内部有很多的神经组织和血管,平时密封得严严实实的皮肤,在遭到破坏后,真皮层就会裸露在外面,与空气相接触,这时除了伤口处会流血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就会从裸露处进入皮肤。
人的神经组织比较敏感,首先感受到细菌的入侵,向大脑发出信号,强烈的疼痛感就由此产生。这时大脑就会启动身体的杀菌、止血功能。
血小板率先行动起来,在伤口的最外层凝固起来,几分钟内就形成一个薄膜,起到止血的作用。
同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在破损处来回穿插形成网状结构,把血小板形成凝固形成的薄膜进行加固,更好地密封伤口,防止更多的细菌和有害物质进入。
对于在薄膜形成之前就已经进入到伤口的细菌,血液中的白细胞就会对其进行清除。
而剩下的一些破损的细胞、组织以及之前凝固在伤口表面的血液慢慢地就会形成一块血痂,这就是结痂的来源。
结痂就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损伤的皮肤表面凝结形成的块状物,不仅有止血作用,还具有保护伤口,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一般伤口都是痂下愈合,痂的大小与伤口大小有关。
伤口结痂后为什么会痒?应该怎么止痒
在日常的生活经验中,我们都深有体会,伤口愈合的某个阶段,结痂处就会变得瘙痒,让人忍不住总想抠抠挠挠,根据人们的常识,伤口发痒就是伤口在愈合。这样的认知是没错的,但伤口愈合为什么会痒呢?
伤口的结痂发痒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较深的伤口愈合时,不是由原来的组织细胞进行修复的,而是由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而进行修复。新生的血管和神经,都要在新增生的纤维组织结构内部生长,造成了互相之间的拥堵。
新生的血管和神经容易受到刺激,而由于神经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会出现瘙痒的感觉。
此外,由于人体的组织再生能力各有差异,神经组织的再生能力与血管或其他组织相比是最弱的,因此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较晚,并且再生速度也比较慢。
一般神经组织愈合的时候,伤口就基本长好了,形成结痂的时候,新生的神经组织和血管长进增生的结缔组织,局部的知觉也得到了恢复,伤口就会出现发痒。
所以从另一角度讲,伤口发痒是原本被破坏的组织和细胞逐渐恢复和再生的体现。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一旦痒起来真的很难受,那该怎么办?拍一拍以疼止痒?还是挠一挠周围用远水解近渴?宋医生想说,这些都不是有效的办法。
正确的止痒方法是:用一根干净的棉签,蘸上热水来擦拭血痂的周围,用热来代替痒,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瘙痒的症状,还可以保持伤口的滋润,加速伤口的愈合。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局部刺激,保持伤口处的清洁卫生,及时擦去汗液,不要用手抓挠或衣物的摩擦方法来止痒,这样只会加重局部刺激,促使结缔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引起更加持久的瘙痒。
心理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感觉痒的时候,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伤口上,这样只会让心情烦躁不安,对症状的缓解没有任何作用。
对于长出来的血痂,也要正确地对待。
好不容易长出“痂”,别再破坏它了
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了血痂的保护,外界的细菌和有害物质就没有可以进入损伤部位的入口,血痂将受伤的组织与外界隔开,使得新的细胞和组织可以不受干扰的生长增殖,帮助遭到破坏的组织尽快恢复原样。
当受损的组织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时,血痂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会自动从受损部位脱落。如果在血痂自动脱落之前把它强行扣掉,不光是血痂形成的流程要重新来一遍,而且没了这层痂的保护,之前被白细胞打败的细菌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救援军。”
不仅如此,在抠落的血痂上面还有可能附带着新长出来的细胞和组织,让原本就没有愈合好的伤口再一次遭到伤害,形成二次损伤,伤口愈合的速度变慢,抠的次数越多还有可能造成色素沉积,在伤口处就会留下一个颜色比周围皮肤暗的小伤疤。
既然血痂的形成是伤口愈合的正常过程,而且对伤口的恢复也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血痂尽量不要去抠,等待着它的自然脱落是最好的。
伤口结痂怎样更快的脱落?
这个时候我们会想,伤口结痂有可能面临难忍的瘙痒,那么使伤口快速愈合,血痂早点脱落不就可以缩短瘙痒的时间吗?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结痂快速脱落呢?
结痂是由于局部损伤的皮肤没有完全愈合导致的,所以可以吃一些新鲜的鱼肉、虾肉、瘦的牛肉和羊肉等,还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
还可以做一些物理治疗来使血痂快速脱落。如微波理疗,可以加速损伤面的愈合。
如果血痂已经是翘起的状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消痂治疗,定期的换药,加速伤口的愈合,防止出现局部感染。
总之,如果血痂未脱落,不要自行撕下,防止下面脆弱的皮肤发生再次的损伤,还容易导致局部瘢痕增生。在血痂未脱落期间尽量不要饮酒或吃辛辣的食物,对血痂的尽快脱落也有一定的作用。
延伸阅读:受伤第一时间处理方法
以上都是关于伤口结痂方面的知识,但当我们发生外伤的那一刻应该怎么处理呢?外伤的急救处理对伤口的愈合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到外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止血,一般情况下,小的伤口会自动止血,对于较大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按压出血部位至出血停止。如果仍无法止血,就要及时就医。
在止血之后,就要清洗伤口,浅的伤口可以选择碘伏或对皮肤组织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再配合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清洁伤口后,在伤口处轻轻涂抹一层凡士林防止保持伤口湿润,有利于伤口愈合,不易留疤。如果伤口发现有合并感染的症状, 建议使用抗感染药膏。
最后一步就是包扎伤口,用卫生干净的纱布将伤口包扎,避免碰水或变脏,并且至少一天更换一次。
总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慎发生外伤时,从伤口的处理到伤口愈合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
在发生损伤的当时应该学会紧急措施,以便于后续治疗步骤的进行,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会发生瘙痒的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出现症状时,不要用手抓挠患处,以免感染。
当伤口形成结痂时,要尽量使其自然脱落,不要用外力强行脱落,否则会造成伤口的二次损伤,愈合进程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