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愿意被贴上“小偷”的标签,因为这代表着行为和思想不好。可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家长不愿看到的错误,比如说“偷钱”。这种现象很普遍,其实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是多次教育都无果。
发现孩子偷钱后怎么办呢?最糟糕的做法就是打骂,父母急火攻心,立马就是对着孩子一通训斥。说真的,家长此时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打骂的教育方式,还是有些无法赞同。而且打骂的次数多了,孩子明显产生了“抗体”,对父母完全没有任何惧怕心理。
一旦孩子成了“惯犯”,偷钱的行为就会愈演愈烈。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拿父母的钱,到了最后,可能升级为拿其他人的财物。幼年时期,父母还能用“小”替孩子辩解,若是成年后呢?小偷小摸的行为,真的会遭人厌恶,甚至可能会为此付出严重的后果。
当然,想要改掉孩子偷钱的行为,仅靠父母的责罚训斥,是远远不够的。所谓“对症下药”,若是不知道孩子为何偷钱,那么再多的惩罚都是多余。很多时候,要用孩子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孩子偷钱,多半是这4个原因导致的
1、所有权不清晰
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看似年龄在渐长,但是心理却依旧不成熟。在这些孩子心中,对物品的所有权没有任何概念,甚至不能准确的区分“你我他”。在孩子看来,父母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所以才会想着去偷钱。当然,他们更不懂偷拿东西的行为是卑劣的。
2、金钱观错误
可能之前,父母对孩子一直有求必应,所以他们养成了高涨的消费欲望。对于喜欢的东西,总想着让父母购买,毕竟之前没有被拒绝过。人的欲望都是无法填满的,最初孩子想要的是一根棒棒糖,但后来可能想要一筐玩具。父母若是此时拒绝,他们就会想着去偷拿钱财,好方便自己购买。
3、管控太严格
与有求必应相对立的是父母的过分管教,为了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严格控制他们的日常花销。哪怕是必须的学习用品,父母也要权衡再三,甚至不断的说教。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心理,他偷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摆脱父母的掌控,然后独立去支配自己的喜好。
4、交友不慎
有些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之前明明很诚实,表现也很优秀,可突然间就学会了偷钱,而且还撒谎。对于孩子的“突变”,父母真的要警惕,这多半是他们交友不慎导致的。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孩童时代,他们的自制力太差,只要身边有“坏孩子”,很快就能“近墨者黑”。
想不到孩子偷钱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家长不知道的原因,而且很大程度上跟家长的教育有关。所以说,光靠打骂是改变不了坏习惯的,重点还是在于教育。之前对金钱没有概念,父母就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金钱观。之前管控严格,或者有求必应,都需要做调整才行。
教育偷钱的孩子,父母不妨遵循两个原则
1、不当众教育
不管怎样,偷钱都是一项不光彩的事情,父母最好不要摆在台面上来说。就算特别生气,也要暂时压制怒火,私底下解决这一问题。人多的时候,请给孩子保留一些尊严,不让别人知道他的坏习惯,然后指指点点。
当众让孩子认错,只会让他们感到屈辱和恐惧,从而加深说谎的频率。明知道父母会责罚自己,如何敢说实话呢?
2、不翻旧账
就算孩子之前有过偷钱行为,只要他认识错误,并且及时改正,那父母就要让这件事快速的翻篇。很简单,不给孩子随意贴标签,避免标签效应影响他们。同时,也不要总是翻旧账,很容易使孩子讨厌自己。
不翻旧账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随着年龄增长,很多孩子都不愿让父母在人前“揭伤疤”。过去的事情,不管好坏,都不予终究。
总结
犯错没有那么可怕,纵使偷钱的行为不好,但只要诚恳改正,都值得鼓励。父母要做好榜样,给孩子更多正能量的引导,让他们明辨是非。生活中,不要用金钱或者物质去奖励孩子,容易滋生他们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