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4岁
离家投身革命
1949年10月,17岁
在福建泉州解放小嶝岛战斗中光荣牺牲
1946年,14岁的刘立仁离家投身革命,1948年参军,次年10月在福建泉州解放小嶝岛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17岁。
17岁的水乡青年从此长眠于异乡——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头革命烈士陵园。从闽山闽水,到江淮平原,这一条回家的路,刘立仁走了73年!
这件事还要从一条信息说起。6月30日上午,全国知名志愿者组织——“我为烈士来寻亲”团,给我区龙川情优抚社工事务所志愿者沈巧云发来一条为江都籍烈士寻亲的信息:“刘力仁烈士,江苏省江都县小其区王屋晋人。”
烈士埋骨他乡,帮助找到亲人责无旁贷!看到这个18个字的简短信息,沈巧云等人主动联系扬州市、江都区档案馆,得到大力支持。其中,区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刘立仁烈士,高徐五星村王五尖人,高小毕业,1948年参加革命,第三野战军28军82师战士,1949年随部队渡江,先后转战昆山、上海,1949年在小嶝岛战斗中光荣牺牲。
沈巧云把情况反馈给“我为烈士来寻亲”团负责人孙嘉怿女士。孙女士介绍,“刘力仁”烈士牺牲后,一直没有亲人前往祭扫,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希望能联系上烈士亲人。南安市水头革命烈士陵园提供的资料显示,“刘力仁”烈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兵团28军245团3营战士,1949年10月8日,在福建泉州因战牺牲。
部队番号相同,牺牲年份相同。细心的沈巧云,把两方面的信息一比对,部队、时间、地点等细节完全一致。这些资料犹如黑夜中的微光,照亮了烈士回家的路途。
南安市水头革命烈士陵园提供的烈士籍贯资料中“小其区”“王屋晋”,与我区档案馆资料中的“小纪区”“王五尖”发音高度相近。特别巧合的是,沈巧云姨妈家就在“王五尖”,她清楚地知道,那个庄上,刘是大姓,“立”是排行。所以,南安市水头革命烈士陵园里的“刘力仁”,应该就是高徐五星村王五尖人“刘立仁”。
为慎重起见,当天下午,记者随沈巧云等志愿者驱车赶往小纪镇,由于区划调整,原五星村现已并入双富村。双富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巧锁介绍,刘立仁烈士在兄妹中排行第二,姐姐已去世,还有弟弟和妹妹健在,妹妹嫁在外村,弟弟刘立生住在本村。因刘立仁烈士父母去世较早,兄妹四人幼年时一直和和爷爷奶奶生活。
在刘巧锁指引下,记者在双富村双星组22-1号,一个简朴的院子里,见到刘立仁烈士的弟弟刘立生。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枇杷树,枝繁叶茂。
刘立生今年已86岁高龄,坐在枇杷树下的椅子上,忆起往事,说到哥哥,眼里溢满泪水,“父母过世早,爷爷奶奶对我们兄妹几个格外关照,哥哥性格开朗、有主见,读过书,深明大义,在家时就一直希望能参军保家卫国。”
“我比立仁小一两岁,辈份长他一辈。”刘立仁烈士的叔叔刘正亮也清楚地记得,“那时我们一起上私塾,后来他一个人偷偷跑出去参加革命了。”
刘立仁烈士牺牲后,部队邮寄来慰问信,但因为姓名和地址的笔误被退回。相关部门特地上门走访,家里人才知道刘立仁已为国捐躯。
“我陪奶奶去拿过哥哥的抚恤金,开始一个月5元,后来7元。”刘立仁烈士的堂弟刘立祥说,他们只知道哥哥牺牲在小嶝岛,但不晓得埋在哪里。加之当时年纪尚小,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前往寻找。
“爷爷奶奶去世前,一直希望我们兄妹能找到哥哥安葬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们一家人始终牵挂着哥哥,每逢节日祭奠去世亲人时,都为哥哥摆上一副碗筷。”刘立生表示,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圆了一家人的夙愿。他还说,自己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不能前往福建泉州,将安排孩子们去迎接哥哥英灵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