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思睡,秋天疲乏,夏天人总想打盹,这是自然气候对人生理活动的影响。”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所以,一到夏天,人总想睡,特别是睡不醒,甚至要多次催促才能起床。
困人天气日初长
诚然,充足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但是要注意,如果出现长期睡眠过多,睡不醒,可能是疾病的发出的信号之一,尤其是年轻人出现这种症状,更要警惕睡眠方面的疾病。
高考前夕,曾接诊过一个青少年,18岁,正读高三,人生的关键时刻,由家长带来看睡眠门诊。孩子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半夜睡不着,而是长期睡不醒,每天睡眠时间都在十一二个小时左右;平时上学读书都挺正常的,没有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就是睡眠时间长,总感觉睡不够,一到早晨就是醒不来。家长想尽各种办法,比如定时闹钟、手环提醒、音乐唤醒等,效果都不行,不得已,只能每天掐醒打醒,也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家长也十分痛苦。起初也以为是春困夏乏,但从不见好转,经旁人提醒说是否孩子有睡眠方面的疾病,才带孩子来看。
结果一测试,发现孩子睡眠潜伏时间非常短,就是非常容易入睡,确实存在睡眠方面的疾病,经过系统的检查,最终诊断为特发性睡眠增多症,而不是真正的春困夏乏。
过度思睡
什么是特发性睡眠增多症?
该病的命名比较紊乱。有的书上叫做原发性、发作性睡眠,或者功能性过度睡眠,以前曾被叫做特发性嗜睡症,具体是指夜间睡眠结构正常而白天睡眠时间过多,并可能伴夜间睡眠持续时间过长的状态。
该病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所以这也是造成命名紊乱的原因之一。但一般认为该病是一种中枢性的嗜睡障碍,也就是说是由于控制睡眠的中枢神经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病症。
特发性睡眠增多症平均发病年龄16.6~21.2岁。由于目前流行性调查不足,所以发病率和患病率并不明确。
特发性睡眠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该病起病比较隐匿,如果不特别关注的话,很容易被忽略,且常常会被认为是懒惰性格或者是天气气候的原因导致睡眠时间过长。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以日间过度思睡,但不伴有猝倒发作(也就是突然睡倒的现象)为基本特征,以及早晨或者小睡后觉醒困难,一般多伴有不容易清醒,而且耗时过长,反复再入睡,无意识行为和意识模糊。
病人往往说自己醒来困难,难以被闹钟唤醒,只能频繁使用特殊的手段来弄醒,长夜间睡眠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白天小睡的持续时间也很长,常超过60分钟,多数病人醒来后无精神恢复感。严重者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比如头痛,直立性低血压,体温调节障碍以及感到手脚发冷的雷诺现象。
闹钟闹不醒
如何诊断?
要诊断该病,多导睡眠监测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多导睡眠图的监测,可以明确具体睡眠的脑电波形以及睡眠的分期,了解在入睡前、入睡后的整个过程心电、脑电、肌肉运动等生理状态,判断睡眠的总时间,如果24小时多导睡眠图监测提示总睡眠时间大于660分钟,就要高度考虑。
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测试进行初筛,如多次睡眠潜伏试验可以明确病人的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如果小于8分钟,那么有此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手环显示睡眠监测
得了特发性睡眠增多症如何治疗?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该病大约有10~%15%左右的,轻度患者有自愈的倾向。重症患者需要采取医学干预,以免影响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尤其是不能进行驾驶和从事危险机器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但由于该病的病因并不明确,因此,现阶段只能给予对症治疗。通过对症治疗,主要是维持白天的清醒状态,降低嗜睡带来的风险。一般使用兴奋剂,比如哌甲酯能够部分或者间歇缓解症状,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比如莫达菲尼、苯丙胺等。目前莫达菲尼已经成为一线治疗药物,因为该药相对于其他药物副作用要轻,且对儿童病人也有效。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缓慢的增加剂量可以减轻不良反应,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综上所述,虽然特发性睡眠增多症发病率和病因不明确,但是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成长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出现了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就诊,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