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中华:逐梦乡村振兴的水稻制种能人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是已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笔题字的“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之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50年中,排上镇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从事水稻制种的名人、能人,他们的奋斗故事成为中国逐梦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众多的奋斗故事中,有一个人,他怀揣满满的农业情怀,将专业制种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在探索中逐一破解研究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农业难题,在湘东区范围内无偿推广、普及无人机植保机械化作业,以匠心筑梦现代农业,用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他就是湘东区排上镇制种能人、湘东区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萍乡市北兴众创科普兴农分队队长、排上镇北村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戴中华。

戴中华:逐梦乡村振兴的水稻制种能人

戴中华检查水肥机械化施工情况

回归农业奔初心

2015年转型从事农业之前的十余年间,戴中华先后在江苏、福建、海南等地闯荡,做过西瓜生意、进过电子工厂、搞过超市经营,后来又回到湘东创办了萍乡市捷达电脑办公设备服务中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可是,每每回到家乡,呼吸着家乡清香中带着丝丝甜味的空气,听闻着家乡人在海南发展壮大制种产业中的传奇经历与故事,同时又看到家乡大量的农田荒废、杂草丛生,戴中华心中不时涌起丝丝愁绪:家乡人能在海南将农业做得这么好,为什么就不能在自己的家乡也把农业发展壮大起来呢?

2014年,戴中华了解到,政府正在落实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在外乡贤回家乡投资承包土地,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既能帮助部分留守富余劳动力就业,又能利用闲置耕地资源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斟酌再三并与妻子多次商议后,当年底,戴中华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地方——排上镇,和当地几个村民一起创办农业合作社,从乡亲们手中流转稻田350亩,开始转型做农业。

戴中华:逐梦乡村振兴的水稻制种能人

戴中华开展植保无人机实地教学

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戴中华根据内心多年对现代农业的眷恋、思考与情怀,给新公司取名“萍乡市北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北兴”二字,一语三关:一是寄寓家乡北村兴旺发达;二是谐音“百姓”,集大众之力博一方精彩之志;三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紧跟时代步伐,共鸣中国梦。此后的七年来,戴中华正是这样,带着情怀做事创业,赢得了从政府到村民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坚韧不拔向前行

农业合作社创办以后,由于事先对农业“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都有仔细研究和准备,戴中华在耕田、播种、施肥等技术环节都相对顺利,但是当稻种收下来后,却始料不及地碰上了意料之外的两大难题:晾晒和存储。简单到被忽略的两个细小环节,却差点让戴中华起步即夭折。

350亩田地,以亩产700斤算,就是12万多公斤种子。转型第一年,由于场地限制,没有地方晾晒,无奈之际只能晒在村头道路上。一天晚上,突然雷电交加,一场大雨突然袭来。那个晚上,不但经济损失惨重,更令孝顺的戴中华心疼不已的是,包括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在内的一众亲友,全被淋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母亲身体因此受到重创。

戴中华:逐梦乡村振兴的水稻制种能人

戴中华率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田间活动

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年迈的老母亲,戴中华差点萌生退意。关键时候,在北村党支部的支持帮助下,他重新振作,更加认真、严谨地推敲、琢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先后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晒谷和仓储场地,并购入了3台种子专用烘干机,以及提升机、耙谷机、传送机等成套辅助设备,建立起了流水线式烘干中心,又陆续完善了农机农资仓库、鸡禽水产养殖基地、掌上农庄农产品运营中心,不但满足了自己350亩制种田的需要,甚至开始承接周边地区东桥镇、腊市镇、下埠镇、广寒寨乡等地的相关业务,专业合作社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轨道。

探索创新求发展

作为一个从事IT行业多年、又有农业情怀的当代青年,戴中华对自己身边存在的现代农业的各种现实问题,一直有着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转型做农业并逐步走上轨道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参加全国各种现代农业科技展会,向同行请教学习。

稻田植保工作长期以来依赖人工进行,作业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喷洒危害性高,尤其是随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稀缺,水稻病虫害防治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戴中华转型农业后,利用自己从事IT行业多年的优势,广泛考察、比较了国内多个植保无人机公司,于2017年最终确定了引进机型,成了萍乡市首个引进植保无人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省时省力的同时,又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农业病虫防治的效果。

自己实验成功后,戴中华一点也不保守,在全区范围内无偿推广、普及无人机植保机械化作业,并及时跟进掌握无人植保机的更新换代,一有新技术、新设备就及时与同行交流。2021年,戴中华牵头的萍乡市北兴众创科普兴农分队在湘东区开展的植保无人机培训推广活动,被中国科协科普部评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七年多来,在戴中华的努力钻研下,他的团队相继针对制种稻田插秧难、水肥难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探索、破解,引领并推动了整个湘东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戴中华个人先后获得湘东区“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青年五四奖章个人提名奖”“农业经理带头人”“农技优秀推广员”以及“水稻产业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2020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荣誉。

公益志愿显担当

“感谢戴总给我女儿工作机会,真是解决了我们一家人的一个大难题。”排上镇北村村民胡运良因工伤落下残疾,独生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就业困难,整个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20年,戴中华得知后,主动找到当事人,表示愿意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当时,有人劝他“企业承担的风险太大”,但他却坚定地认为:“要是连一个工作机会都不给,都怕担责,那还谈什么帮扶,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给她工作机会。”

多年来,戴中华创业虽然艰辛,但他始终牢记“为食者造福,为耕者谋利,为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初心,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让乡亲们获得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他心系困难群体,牵头成立北村村公益基金会,结对帮助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10多个;他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志愿理念,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对同行进行无私的技术帮扶与指导,截至目前,湘东区已有30多位同行在他的帮助下走上水稻制种和现代农业的道路;他舍小家为大家,2018年,在妻子怀二胎的重要时期,他应邀赴海南制种基地科技帮扶一年,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帮助对方建立起农机管理的监测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对方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对同行的这些无私帮助,曾有人劝他:“中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这样做为什么呢?”对此,戴中华总是笑一笑,答道:“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是我们一起在做大农业这份蛋糕,只有更多的人齐心协力,我们的事业才能越来越红火。”

如戴中华和同行所期待,2021年5月,新一届萍乡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发展制种产业,打造制种大市”的号角,戴中华应邀参加湘东区种业发展座谈会并大受鼓舞。随后,根据自己七年来的积累和思考,他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现代设施农业科普区、工厂化智能育苗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区、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区四个功能区,以建立农业标准化程序,实现产品到商品转换的分红分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共同富裕。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土地流转与平整,春节过后即将开始主体施工。

“现代社会,谁来种地?用什么种地?怎么种地?”“如何做一名农业工匠助力乡村振兴?”“如何防止秸秆焚烧,变废为宝?”“如何破解制种稻插秧瓶颈?”壬寅虎年,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戴中华,因长期以来大量的思考,头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早秃,但是,对此他却丝毫不在意,他说,生逢大时代、好时代、新时代,能为萍乡“发展制种产业,打造制种大市”添砖加瓦,非常荣幸、倍感骄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2-25 17:15:13
下一篇 2022-02-25 17:15:2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