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来自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华居民区和长宁公安分局虹桥路派出所的“三人小组”敲开了荣华居民区一户韩国居民的家门,在完成居民信息核查、体温测量、签署居家隔离告知书等“标配”步骤后,派出所民警取出一个小小的电子磁条,在进行说明并征得居民同意后,安装在了居民家门口。
荣华居民区是上海境外人士居住密度最高的社区之一。本周起,居民区内每一户需要居家隔离的家庭,都将陆续安装门磁,便于居委会及时掌握居民情况。
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发展,严防疫情境外输入成为重中之重。面对挑战,上海各社区动足脑筋,想尽办法,“十八般武艺”尽数登场,只为筑牢居家隔离这道防控网。
门磁门禁24小时“守门”
“每当居民家门开启,后台信息就会进行一次推送,并记录大门开关时间,我们收到推送后,会通过微信询问对方是否有什么需求,有时候,居民也会在开门前主动告知我们。”荣华居民区第一书记盛弘说,装了门磁以后,社区防控将变得更加主动和可靠。
与此同时,磁条的设计也比较人性化,每户隔离居民每天有5次正常的开门次数。“考虑到每户居民每天至少有2次‘三人小组’上门测体温、2次取外卖餐食和至少1次扔垃圾需求,因此设定了5次正常的大门开关范围。如遇超出开门次数的情况,居委会则会第一时间电话与居民沟通,了解对方需求。”
荣华居民区,“三人小组”上门为韩国居民进行信息核对、体温测量、承诺书签署以及安装门磁。
如果有居民对安装门磁有顾虑,“三人小组”还会向居民解释,门磁并不含有摄像或录音功能,后台只获取居民家门的开关情况,帮助居民更好地度过14天隔离期。其实,街道和居委会在居民回沪前,就提前向对方推送居家隔离告知书,并注明将在居民家门口安装门磁,便于后续的管理和服务。
奉贤区南桥镇对中外居民采取统一的手势,只要是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士,一到小区就会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为其安装可视频、可喊话、可报警的门禁系统,帮助居委会做好居家隔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张群英是南桥镇阳光一居的党总支书记,她辖区内的阳光二期共有1500多户住户,最近门禁系统又开始为小区内10户居家隔离人员“站岗”。该门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后,负责对接的居委会书记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app,连接后即可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一旦发现隔离人员开门,有人员进出,视频监控设备就会第一时间向监控者的手机发出警报,而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摄像头向隔离人员发出语音警告,甚至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防控宣传。
据了解,目前南桥镇对境内外居家隔离家庭统一安装了门禁系统。该系统还可以重复利用,隔离期结束后可以拆除安装到下一户需要的家庭,在疫情结束后,设备也可以进行回收,用到其他的智慧社区项目上。
虹桥街道网格中心,街道“一网统管”后台实时查看回沪人员接送、居家隔离情况。
智能设备大显身手
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持续数年。平日里,这些智能设备为百姓生活、社区治理带来了许多便利,而如今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特殊时刻,它们又一次大显身手。
北新泾街道剑河家苑居民区书记潘成钢终于放下了一桩心事,从3月26日起,居民区内22位正在居家观察的境外回沪居民,都将佩戴一只专门用于实时测量体温的智能手环。居民不仅能自己随时监测体温,居委干部也能通过实时传输至后台的体温数据,了解居民健康状态。
北新泾街道“社区大脑”,智能手环的体温数据将传送至这里。
这款智能手环的发明者是年轻的上海企业家朱旭明,作为本土人工智能企业上海遴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主持开发了北新泾街道智慧社区系统的“社区大脑”。疫情期间,大量外省市回沪人员复工前需要完成居家观察。看到居委干部每天需要完成上百次的体温随访量,朱旭明想到,何不将人们健身时使用的智能手环运用于体温监测,释放基层干部的工作力量?经过与北新泾街道的多次磨合商讨,最终遴明科技只用了4天就研发出了一款专门用于体温监测的手环。居家隔离的居民下载手机APP后,绑定手环就能随时查看体温,并确定居民位置。
潘成钢说,目前居民区已经有3位居家隔离居民使用了智能手环,既减少了居委干部和居民的重复性、机械性沟通,居民也能随时监测自己的体温,因此都对街道引入的新技术表示了理解。
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志斌介绍,下一步街道将对智能手环的系统进行优化,与企业一同解决数据上传不够稳定、手环储备量尚有缺口等不足。今后,从境外回到北新泾街道的居民都将第一时间佩戴智能手环,实时开启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
浦东金桥,境外回沪居民签署承诺书开始居家隔离。
而在浦东,多个街镇都在发挥社区人脸设别和车辆识别等安防系统的作用,用科技赋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隔离管理期间,若发生重点人员离开居住地的行为,社区“智慧大脑”即会在前期信息采集基础上智能研判并自动报警,自动生成其行动轨迹,并提醒管理方及时精准找到该重点人员。
技防加人防守住承诺
“硬核”科技手段在居家隔离管控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不管在何时,社区管理永远离不开人的因素。
眼下,国际防疫形势日趋严峻。闵行区华漕镇坐拥多个涉外小区,素有国际社区之称,居住着来自7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约有5000多名境外常住人口,平时每年临时进沪的外籍人员数量也多达4000多人,“外防输入”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华漕镇专门为“洋居民”制作了专用两联卡,成立定向志愿者队伍,和全镇百姓并肩战“疫”。
这两天,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数十户处于居家隔离状态的境外返沪人员收到了一个“暖心防疫包”,内含语言包、健康包、服务包。这个由街道制作发放的“暖心防疫包”将帮助他们理解相关政策和服务,配合好疫情防控,按政策实行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管理。既严又暖的服务下,辖区内所有入境人员均按要求积极配合并落实了相关防疫措施。
浦东金桥碧云社区,境外回沪居民当天开始居家隔离。
居家隔离情况复杂,涉及防控、服务、邻里协调、治安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境外回沪晚间较为集中、隔离监督人力有限等各种问题,为加强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和服务,确保守牢社区防线,半淞园路街道增设了夜间处级干部加强班统筹协调——在原有每日巡查、专人暗访等工作基础上,每晚增派1名处级干部、8名工作人员值班巡查、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夜间各时段的巡回检查,协调处理各类突发情况和特殊问题,防范可能在夜间等薄弱点出现的管理漏洞。
虹桥街道则对有过重点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的中外居民,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通过落实“三陪同”——陪同体温测量、陪同信息登记、陪同护送回家并告知居家医学观察和“三反馈”——收到人员接送信息反馈、完成接送任务反馈、纳入居家医学观察反馈,在街道里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居家隔离要求和违反要求的法律责任及后果告知全覆盖;隔离期间小区住户门禁卡进出功能暂停全覆盖;隔离期间智能门磁传感器安装全覆盖;小区楼管家、楼组长门岗责任群防群治监督全覆盖。
技防加人防,用最严的手段守住社区这道疫情防控的“闭环”,这就是上海对全体中外居民做出的最暖心的承诺。
题图说明:荣华居民区(古北国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