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江苏省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植此青绿 护林有‘长’”!
山水林田湖草,每一项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了让环境更美更绿,江苏持之以恒进行植树造林,40年来让林木覆盖率翻了3倍。到2025年,江苏将完成造绿100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1%,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林业年产值稳定在5000亿元以上。
植树造林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果你热爱攒能量、“云种树”,江苏的这项政策很适合你,不但能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还能拿到证书哦!
为了保障“林有人造 树有人护”,江苏还有哪些政策措施和经验总结?
围绕“植此青绿 护林有‘长’”,《黄金时间》邀请到: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仲志勤,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江苏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戴宁江,东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商建明以及特约评论员国家林草局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阮宏华,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洑香香共同进行解读。
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仲志勤:林长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是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责任为核心,构建由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林长,省、市、县、乡、村五级分别设立林长的长效责任体系。
比如江苏省总林长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担任,组织领导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各级林长要为各自辖区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负责,同时要为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护率以及造林绿化等各项年度指标负责。另外,要求他们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落实有害防治责任,采取一些措施来推进林业工作。林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田”。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2021年,苏州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目前全市共有林长3017名。全市林长的工作范围涵盖了190万亩森林资源、500万亩湿地资源、76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和30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对于特别重要的生态区域,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统筹调度。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十字结构、四角山水”,这样的资源条件具备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公园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全市推动建设“公园城市”,贯通“古典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绿化、森林湿地、自然公园”五大生态系统,构建“山水林园湖”新的生态空间格局。让市民百姓充分享受到“太湖边、园林里、水乡情”的幸福生活。
东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商建明:东台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县域面积全省最大,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条子泥湿地,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黄海国家森林公园。黄海森林公园前身是东台林场。去年,与“塞罕坝”一起入选全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事迹名单。
作为新一代林长,我们应该一任接着一任干。专门出台《弘扬“黄海林工精神”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传承好、发扬好“黄海林工精神”,将“绿色东台”建设作为引领东台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先后出台林长联席会议制度、巡林制度、督查制度等,以“制度+治理”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发展。
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仲志勤: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要求,不违规在基本农田和耕地上植树造林。在此基础上,利用沿江、沿海、沿京杭大运河、沿淮河等生态廊道建设为骨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来植树造林。
在林业用地上也要应栽尽栽,更新改造,提高质量。城市用地、水利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也要深挖潜力,见缝插绿。
另外,还要利用农村里面的沟、渠、路、机耕道,以及一些边角地来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以此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土绿化的重要阵地。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苏州长江岸线有158公里,以前是生产岸线比较多,从2019年开始进行治理,淘汰了落后企业1000多家,治理“散乱污”企业300多家,把生态岸线占比提升到了50%以上。
被称为“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张家港湾,以前码头堆场密布,还有一些违法建设。
从2020年开始,张家港市以林长制为抓手,顺利推进了张家港湾的生态修复工程,仅用8个月完成“拆、清、平、建”!现在的张家港湾可谓是水清鱼跃、岸绿景美。
网友提问:
我来自苏北,如今苏北沿海还有大量滩涂,政府有没有计划改良土壤、造林增绿呢
东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商建明:利用滩涂栽树的问题,不但有计划,而且有行动。在空间规划上,聘请省林科院编制了《沿海盐碱地造林五年规划》,打算在“十四五”新增沿海防护林1万亩,近两年已栽植了3000多亩。因地制宜,选种栽树,让荒滩绿起来,美起来。
网友提问:
身边许多小伙伴都在蚂蚁森林攒能量、“云种树”,请问江苏有没有植树基地,可以方便大家在线上认种、认养呢?我们也想贡献一份力量,为家乡添点绿!
江苏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戴宁江:目前,江苏全省各地共有义务植树基地67个基地,定期开展认种认养、科普宣传、自然保护和志愿服务等植树活动。
江苏省林业副局长仲志勤:实现树有人护,关键在人。一方面要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资源的建设管理列入到推行林长制目标任务当中去;另一方面,要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专职护林员的管理体系。要利用护林员距离山头村口近、乡情林情熟、情况发现早这个优点,把森林资源分片包干到人头上去。
东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商建明:落实森林管护关键就是两句话,“制度管人、数字赋能”。巡林做到“常态化”,市级林长每年巡林2次以上,镇级林长每季1次以上,村级林长每月1次以上,监管员每周2次以上。管林做到“智能化”,实行空中“天眼查”,利用卫星影像系统,开展每季卫片督查。地上“现场巡”,所有图斑林长必到,监管员必查,信息平台必报。护林做到“专业化”,在全省率先招聘公益性岗位监管员,优选素质好、能吃苦的退役军人,专门培训、严格考核,扎实开展林木管护工作。
观众提问:
美国白蛾入侵,危害林木资源,江苏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江苏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戴宁江:美国白蛾是一种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具有食性非常杂、繁殖力非常强、适生性非常好以及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可危害300多种植物。自2010年在我省首次发现以来,目前除南通、苏州、常州、无锡这几个地方以外,其他地区均发现了其踪迹,还有进一步向南扩散的态势。
观众提问:
要更好地守绿护绿,我们不能只把树当成一种自然资源来保护,尤其像一些古树名木,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怎么把古树保护好,同时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古树名木见证了城乡的沧桑巨变,也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目前为止全市一共有古树名木2325株。光福镇上有四颗古柏,树龄已经有1900多年了,乾隆下江南时看到这四株古柏形态个异,古老遒劲,分别赐名“清、奇、古、怪”。因为沧桑变化,古树生长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四棵古树的生长态势不是太良好。
我们也果断的采取了措施,请专家来巡诊问脉,通过对症下药,近几年这几个古树的态势非常良好。不仅仅是四棵古树,从林长制实施以来,全市有113株的古树通过这样抢救复壮,长势良好。我再举个例子,今年我们特别策划了“乡愁记忆 寻树之旅”,通过宣传想让更多的市民百姓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中来。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洑香香:大家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当你站在这一片绿水青山面前的时候,你看到金山银山了吗?两山理论有一个转化的问题,我用自己的一段科研经历来诠释并加以理解。
我做了一个研究树种,叫青钱柳,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摇钱树或者叫甜茶树。这个甜茶甜的不是里面含糖,而是含有三萜皂苷。这个药用成分,有调整血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春季的时候采了做茶,口感非常好。秋季的时候进行深加工,提取作为药用。我们在江苏溧阳大石山建了一片青钱柳和白茶的复合经营模式,带动了一大批农民林农脱贫致富。从这个科研经历上我就感受到,我们有绿水青山怎么转化为财富,怎么产出,一方面要有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有科技力量的支撑。
国家林草局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阮宏华:山好水好,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总不能说好山好水好寂寞。要让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需要打通生态价值的转换通道。第一,如何界定生态产品,界定定义标准规范在哪里。第二,生态价值怎么去核算,怎么去核查,怎么去检测,怎么去评估。第三,有了生态产品,有了生态价值怎么交易,上哪交易,交易的机制和平台在哪里,这个目前还有待完善。
所以说这三个目前是实现两山通道打通的,难点、堵点、卡点。这里面仅靠林业部门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里面要继续汇集社会的智慧。
东台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商建明:一是用足林下空间。大力推广“林业+药材、+蔬菜、+养殖”等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林下经济面积拓展到17万亩,总产值超40亿元;二是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电商+苗木”,持续放大“新街女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影响力,带动从业人员超万人,把田头的“一棵树”种成了群众的“发财树”;三是放大生态效益。依托6.8万亩黄海国家森林公园,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和生态康养产品,每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这里不仅有森林,还有海洋和滩涂,有勺嘴鹬为代表的92种珍稀鸟类。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近年来,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太湖的西山岛,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面积有80多平方公里,岛上山体6万多亩,森林覆盖率58%。近年来,西山岛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做大做强青种枇杷、碧螺春茶叶,年产值达到6亿元;而且把湖、岛、山这些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大力来发展旅游业。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每年的旅游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3亿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