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是大众比较关注的焦点。
因为作为国家未来的“顶梁柱”,高校人才是所在高校、城市的一笔隐形财富。
高校学霸们选择的就业城市、行业,不仅仅是体现当下的热门行业,也是在体现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和人才供需调整的依据。
而且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21年高校毕业生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这样的情况下,通过C9联盟的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去向,看一看中国的精英人群的就业选择如何?
一、C9学霸选择的就业方向?
根据C9毕业生的就业报告,可以分析学霸们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同?
1、就业属地粘性
从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来看,C9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首选都是学校所在城市,其次,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也占了绝大部分 。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有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为西部地区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则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顶尖高校毕业生都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而从6所C9高校实际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毕业生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北京、广东、上海,是C9毕业生最集中的三个省市。
可以看到,C9学子就业的属地粘性很明显,其中有8所C9学校的第一选择都是母校所在省份,只有哈工大例外:毕业生的第一流向是广东,黑龙江只排在第三位。
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留沪比例分别高达66%、72%,是C9中属地粘性最突出的,很大可能是得益于上海落户政策的优势。
从“属地粘性”来看,城市的选择真的至关重要。
因为毕业生的人际关系、实习经历、生活习惯等都与属地城市深深牵绊,若留在属地就业,自然得以保留,若去往外地,将失去这些属地优势。
对很多毕业生来说,大学所在的城市,往往就是以后的定居城市。
以上海与广东为代表的华东、华南,凭借发达的民营经济、体量庞大的央企和外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同时,作为开放窗口,全球化视野与前沿领域探索,同样为C9名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岗位、丰厚的待遇以及可观的成长性,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2、就业热门与薪酬待遇相关联
根据《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可以看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前十。
其中985高校7所、211高校10所。
位列前三甲的分别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
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
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要知道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从上面的排名来看,前20位高校中,除排名第11位的浙江大学外,其余无一例外位于北上广三座一线城市,其中北京10所、上海8所、广州1所。
在24所毕业生平均薪酬超过10000元的高校中,除北京13所、上海6所、广州2所外,剩下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均位于长三角发达城市。
尽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薪酬指数排名第四,但毕业生平均薪酬全国最高,达到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超过11000元的高校。
上海交通大学薪酬指数虽然超过北京大学排名第二,但平均薪酬不及北京大学。
二、什么行业最受C9学霸的喜爱?
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中高端人才多倾向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1、 科技行业
关于科技行业,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硬科技?
硬科技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扶持和优惠政策也是推动硬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增加政策扶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将“加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力度”作为重点,推动科学技术人员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转化。
资本加持、政策鼓励,硬科技被热捧,让2021年的硬科技创业空前火热,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社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作为底层驱动力。
于硬科技创业者而言,技术上的突破,只是摆在面前的挑战之一。寻找技术人才、技术商业落地都是需要突破的问题。
硬科技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仅科学家难找,相关从业人才也十分稀缺。风口上的半导体领域尤甚,企业都在抢人,人才的待遇在上涨,创业成本水涨船高。
清华、北大、南大、上交大、西交大五所已公布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学校,毕业生就业重点行业第一名都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行业。
本科生和硕士生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分别为240人和1075人;
5G、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新能源汽车及动驾驶等“新基建”领域也热度很高,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7.6%,平均薪资同比增长9.2%,达到8393元,超出应届生整体平均招聘薪资。
虽然说,互联网日渐趋下,接二连三裁员的消息登上热搜,但是信息科技却还在吸引着C9高校毕业生。
在C9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单位中,华为几乎占据全部学校第一的位置,一直以来,华为是接受C9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企业。
6所顶尖高校进入华为的毕业生分别有:清华大学(187人)、上海交通大学(402人)、南京大学(223人)、西安交通大学(326人)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4人)。
除华为之外,腾讯、阿里巴巴也成为大部分C9学霸的毕业首选单位。尤其是清华大学与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前三单位被信息产业包揽。
在招聘名校毕业生的数量上,字节跳动逐渐超越阿里,位列华为、腾讯之后。
字节跳动2022校园招聘,为研发类岗位特别设置研发提前批,最早于7月上旬便开始面试,提前揽得优秀技术人才。
2、金融业
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技术领域外,金融业也一直深受C9学霸的喜爱。
复旦大学选择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占17%,仅次于制造业和医疗卫生业,如果是硕士学历,进入金融行业的机会更高。
复旦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第一位就是金融业。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上海财经大学,有44%的毕业生从事金融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业排名第和第三。
金融业虽然没有信息技术增长得快,但是金融行业对于高校学子的吸引力一直保持很稳定。
流向较多的企业除了华为、BAT等互联网公司外,还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从行业分布看,行业就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行业就业的排序发生了显著变化。
招商银行2022届提前批校园招聘同样以STEM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优先考虑,岗位多为数据研发、软件开发、用户体验设计师等。
3、体制内
根据2021年的就业环境的变化,C9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工作的热度持续走高,更多的学生想要选择稳定。
据BOSS直聘研究院《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2021春招季,新能源/环保,农林牧渔,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三个行业岗位需求大增,应届生招聘规模同比增幅最快,增幅分别达到225%、115%、104%!
教育也成为毕业生受欢迎的行业,清北及西交大毕业生就业行业top2均为教育,南大、上交大毕业生就业行业top3为教育。
不过大部分的毕业生应该进入了大学当教师,因为想要进大学基本门槛是硕士以上学历,本科学历是不满足条件的,还有就是2021年的教培行业收紧,裁员、倒闭不断,不太可能大规模新招老师。
在收割C9学霸的战场上,科研院所与国家重要战略单位也成为C9学霸的重要流向。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多数直接就职于本校,而西安交通大学也有很多毕业生流入国家电网与中国航空,为国家战略事业贡献力量。
体制内再次受青睐,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稳定性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重要需求。尤其是毕业生普遍向往更稳定的工作,体制内相对来说是一种选择。
三、大学生就业为何会有这些变化?
2021年,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IT”)、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4.5%、13.1%、8.5%和7.4%,合计为58.6%。
与2019年相比,教育仍然保持第1位,这与2021年的就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制造业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而IT业由第2位下降至第3位,金融业仍旧排在第4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取代建筑业排在第5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看,这一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制造业不仅排名上升,而且比例比201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在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大约四分之三去了企业(73.8%)。
民营企业的占比最大,吸纳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35.2%);
国有企业的占比排在第2位,为25.0%;
三资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占比为6.6%;
体制内单位(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接近一半(49.3%),其中到中小学和高校工作的合计占比为9.0%。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形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是构建我国科技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吸纳毕业生就业。这一举措使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占比相比2019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首次排进前5位。
C9高校毕业生的流向,往往暗合着某种时代走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群优秀的毕业生,他们所选择的也是体现了当下时代的变化。
时代在变化,就业的口径对于优秀人才来说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宽泛。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年轻人的择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眼光,不把自己局限在体制内的工作圈,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