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零工市场并非权宜之计

完善零工市场并非权宜之计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系列重点工作。要求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对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完善服务场地设施支撑等。

也许不少人对零工的认知还停留在“打零工”的语境中,然而现实是,据官方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超2亿人。有机构预测,几年后我国的零工经济从业者将达4亿人。“零工经济”并不是我国就业市场一个无足轻重的补充,其本身就是主场之一。

一些流动人口进入零工市场,从事家政保洁、建筑维修、代驾骑手等工作,这不仅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安全感的基石。除此之外,零工市场中还活跃着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年轻人,他们借助崛起的互联网平台和数字经济,让自己的高水平技能和知识市场化流动。直播、创意设计、咨询及营销等新经济领域吸引他们,也因他们而兴。而且随着基于新兴科技的新零工经济不断发展,更多的新职业将被创造出来,在助推零工市场扩容的同时,推动实现新业态经济增长。

以上正是我们眼下讨论零工市场的现实背景。零工市场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规模之巨,更因为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零工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不仅是增加包容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历经上半年多地散发的疫情侵扰后,我国经济正处于修复的关键期。今年疫情对就业的持续冲击,叠加高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稳就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此节点提出加强零工市场建设,要求各地加强招聘培训等服务,既是瞄准就业主体人群尤其困难人群的“近忧”的救济之举,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远虑”的应势之为。

从“救济”或者说是“救急”的层面来说,要充分释放零工市场的就业“蓄水池”作用,当下最紧要的或是在招聘服务等方面快速“提质”。正如前述“意见”所提,要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广泛收集零工需求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发布。要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力拓宽渠道、搭建平台,让劳动者与工作机会更快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实现匹配和对接,不再总是人追着活儿跑,也可以岗位找人。保证工作机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那些以“日结”零工为生的低技能劳动者来说,尤为重要。

零工经济的技能门槛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大量人加入其中的原因之一。不过必须要承认的是,特殊的工作形态下,多数零工就业群体并无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一些劳动本身也不利于实现技能积累。而这不仅无法满足未来新零工经济对劳动者多元技能组合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劳动者的选择自由及对抗生活风险的能力。打零工也需要技能,这一观念或值得重申。

非传统劳动关系形态下,提升劳动者零工技能,不能只靠市场。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零工市场的引导和监管,积极引导零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参加创业培训。更为根本的,或是要探索零工群体技能提升的成本共担机制,从提升国家人力资本的高度来从长计议,持续帮助零工群体不断提升劳动技能。

此外,零工劳动群体因不固定的劳动形态及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权益保障难题,如职业伤害保障等,近来虽屡有突破但还需再加把劲儿,补齐制度短板,让他们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就好业”。

完善零工市场,赋能零工群体,托举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劳动者和他们身后的家庭,还有新业态经济和包容社会的未来。也因此,这并非权宜之计,需要我们克服短视思维,在更长的时间坐标和更大的背景之下审视、筹谋和行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12 16:00:16
下一篇 2022-07-13 08:45:1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