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艘渔船,3名渔民,约5个小时打捞上来近3吨海星等敌害生物。这是7月3日,观海新闻记者在青岛营海码头看到的场景。
继去年青岛胶州湾海域大规模海星暴发之后,近日,青岛胶州湾海域部分养殖区再次海星暴发,并首次规模出现敌害生物“白泥蚂”,捕食蛤蜊幼苗,造成渔民经济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持续关注并跟踪调查胶州湾海星生物量情况。结合专家意见,经研判,当前海星数量已对胶州湾贝类养殖生产造成危害且有蔓延趋势。经请示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7月1日起,允许部分养殖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除害。
本次胶州湾海星暴发规模相对较小
“我们大约上午9点到达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使用拖网拖了3次,下午3点刚回到码头。”7月3日下午,青岛营海码头,渔民胡大山忙着卸载刚刚被打捞上来的海星等敌害生物。今天是营海码头第一天使用底拖网作业,胡大山说,大量且大个的海星密集分布在贝类养殖区海底,只有使用拖网才能最有效捕捞,相对而言,地笼网的作用也有限。
胡大山使用的渔船不足12米,船上空间有限。“使用拖网一次拖约20分钟,拖网就盛得满满当当;拖3次网,小渔船就盛不下了。” 胡大山说,他们只能拖3次就回到码头卸货,然后再返回作业。按照1天来回2趟来看,至少10天才能将海星等敌害生物基本清除。
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1万余亩,是此次受海星暴发影响最严重的区域。青岛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韩兵介绍,经潜水采样调查,此次海星暴发仍为多棘海盘车,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5-20只/平方米,胶州湾中南部贝类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2只/平方米,其余养殖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星分布,且海星规格较小,腕长5厘米以下占88%,不具有经济价值。
与去年相比,目前青岛胶州湾海星暴发的规模较小。2021年,青岛胶州湾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区海星密度达到平均50个/平方米,是今年的两倍以上。不过,此次海星暴发的区域发生了变化。例如,去年损失较轻的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今年估计损失最重。
大量“白泥蚂”捕食蛤蜊等养殖贝类
随着渔船上岸的,除了海星之外,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白泥蚂”的敌害生物。7月3日上午,记者在青岛红岛中心渔港码头看到,一艘盛着海星和白泥蚂的渔船靠在岸边。翻开白泥蚂的肚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完整吞食的小蛤蜊。
这个场景同样出现在青岛营海码头。当日下午靠岸的渔船上,海星和白泥蚂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胶州湾海域养殖贝类的两大敌害。有贝类养殖户说,他们一艘船一天捕捞了200斤白泥蚂。韩兵说,如此数量的白泥蚂规模出现,在青岛是首次。
名字奇奇怪怪的白泥蚂长啥样?
白泥蚂外观乳白色,呈卵圆—方形、半透明状。据青岛海洋生物专家介绍,白泥蚂的学名为经氏壳蛞蝓,为壳蛞蝓科壳蛞蝓属动物,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属于温带性种类。白泥蚂生长速度较快,腹腔内牙齿发达,能够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但该种生物易引起人体过敏,所以不能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海星和白泥蚂有时混杂在一起被同时捕捞上岸,但从整体来看,海星和白泥蚂并不“平均出现”。在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星占据绝对数量;而在胶州湾中南部部分贝类养殖区,则几乎全是白泥蚂。
目前可以确知,海星和白泥蚂都能够捕食蛤蜊等,是养殖贝类的敌害生物。但白泥蚂为何会规模出现在胶州湾,还未可知。从现场情况看,海星与白泥蚂“互不侵犯”,二者是否存在捕食等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允许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
为什么胶州湾海域会发生海星暴发?
为什么胶州湾海域规模出现白泥蚂?
这些问题的回答,
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
此前,专家分析了胶州湾海星暴发的原因。除了海星怀卵量大、繁殖力强,海星还具有向饵料生物区域聚集、迁移的习性,以及与其天敌生物数量减少有关。但彻底解决胶州湾海星暴发问题,需要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胶州湾多棘海盘车的生活史、适宜的生境、迁移习性等,从环境、资源组成、生态系统方面多维度解析其发生过程,制定必要的防除和预警机制,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同理,解决“白泥蚂问题”也是如此。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通过增殖放流方式,以应对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虫的鱼类数量锐减问题,减少海星生物量的增长。同时,利用附着变态时的海星幼体喜欢寻找附着基质进行附着的特性,研究进行阶段性防除的手段。未来,将组织相关专家加强对海星发生机理的研究,建立海星暴发预警体系,进一步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
但相关方案出台之前,最重要的还是对现有的敌害生物尽早清除。“经请示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7月1日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允许养殖户采用地笼网和底拖网的作业方式,对海星和经氏壳蛞蝓进行全面清理。其中,底拖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20日,地笼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31日,且底拖网作业船只限定为养殖渔船,地笼网在处置工作结束后统一收缴销毁。”韩兵说。
眼下,胶州湾各码头渔民相继出动,驾驶渔船在海上捕捞海星、白泥蚂。码头上,一名渔民一边装卸着海星,一边看着残留在网具上的蛤蜊皮感叹: “希望它们明年不会再来。”
来源观海新闻/青岛日报 记者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