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小山村有大“鸡”遇

三五成群的土鸡矫健穿梭于林中,有的徘徊鸡棚悠闲啄食,有的扑腾翅膀相互缠斗……每日清晨7点,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大吉山镇马坑村大坪小组凤凰山,随着饲养员李华妹的到来而热闹非凡。

占地200亩的凤凰山里5000余只土鸡“野蛮生长”,林韵悠长、清风徐徐,废弃的村小经过改造,变成合作社、食品厂和直播间,白墙灰瓦矗立于青山绿水间。一个惠及百余户村民的生态养殖产业正加速崛起。

江西全南:小山村有大“鸡”遇

图为全南县大吉山镇马坑村生态养鸡场

合作社鼓起“钱袋子”

李华妹撒完稻谷,在山窝里转上一圈,还能拾回满满一桶土鸡蛋。

马坑村地处偏远,耕地稀少。2019年,丰富的山林资源让村“两委”班子敲定了生态养殖业。养殖品类千万种,同为李姓宗族的田背村一声鸡叫,唤醒了马坑村乡村振兴路上的“鸡遇”。

当年,马坑村村集体及4个种养大户集资25万元,成立马坑村种养殖合作社,聘请村民当饲养员。一年仅养殖2批次,年产1万余只成品鸡、6万余个土鸡蛋的生态养殖基地在当地小有名气。

为最大化盘活资源、链动村民,马坑村除了以“基地+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村民养殖或务工增收。村干部还以合作社为轴心,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给水稻、油菜、脐橙等种植大户,做大合作社格局,全村353户农户近一半入股。其中,脱贫户和“三类人员”达32户97人。社员达成一致,困难村民只需以土地入股,就可优先享受合作社岗位务工、鸡苗包销等优惠政策。

“生态散养的土鸡和土鸡蛋质优价高,但在活鸡出售方面,我们留了一手。”时任马坑村村支部副书记并牵头合作社日常管理的李金桥这样说道。

生态鸡披上“高价衣”

“活鸡的利润、销售渠道都有限,不如把眼光放在终端销售上。”这一思维很快就印证在“客家熏鸡”品牌效益上。

客家熏鸡的传统制作工艺一直流传民间,虽然田背村先走一步,但也不乏马坑村这个“后来者”。在大吉山镇的大力扶持下,马坑村“留的一手”落地见效。

随着客家熏鸡入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乘文化振兴产业的东风,马坑村先是雇用10余名村民学习地道的客家熏鸡制作手艺,又成立吉山金源客家食品厂并取得营业证照,依托养殖产业共同体,打造形成标准化的客家熏鸡产业园。

有了标准化的制作手艺和规范生产流程,马坑村与田背村田贝食品强强联手,在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制作技艺上互通有无,皮色金黄、风味独特的客家熏鸡以市场化口味,蜕变为“全南好礼”的“拳头产品”,盒装售价达168元。客家熏鸡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为马坑村村集体增收21万元左右。

直播间加持“叫得响”

“马主播,你给我们家养的土蜂蜜也挂在直播间呗!”一年多来,方秋香已习惯了乡亲们打招呼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她灵活“上班”。

今年42岁的方秋香是马坑村的脐橙种植大户,上班地点就是合作社里的“直播间”,最初源于拓宽客家熏鸡的网上销售渠道,方秋香入股合作社后,村里看中她“带货”的经历而达成协议。“马主播”有了新阵地,自家50多万斤脐橙连同村民们的土蜂蜜、菜籽油等农产品都能通过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走俏全国。

富富得“正”。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下,富民兴村同步走,刨去运营成本,马坑村把所得利润按四六比例分红于入股村民,村集体收益则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公益性岗、小型公益事业、困难学生教育资助以及乡风文明积分奖励等。

“下一步,村里将以合作社为载体,把更多人才、物力凝聚起来,迈实乡村振兴步子。”马坑村村支书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05 16:10:56
下一篇 2022-07-05 17:30:0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