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绽放“文明花”

沃野绽放“文明花”

7月1日,余江区洪湖乡西杨村的“余江大嫂”章冬莲(中)正在向村民宣传移风易俗等工作。本报记者 祝学庆摄

鹰潭市余江区有着光辉的历史,是“血防精神”发源地,民风淳朴热情。然而早些年,余江农村也不同程度存在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

近年来,余江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沉溺赌博、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为农村规范文明行为、培育文明风尚带来新的变化。

如今,走进余江的乡镇,看到的是一幅幅乡村美景徐徐展开,感受到的是一阵阵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村民说事日”谈新风,村规民约立起来

6月2日,余江区春涛镇滩头村的祠堂里,挤满前来“说事”的村民。“今天我们来说说移风易俗,大家畅所欲言。”滩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新卫带头开腔。

“我来说下喜事简办,老吴不久前给孙子办了满月酒,家里打了一百多斤麻糍,咱们村各家各户都去吃了,热闹得很。”滩头村驻村干部夏琦笑着说道。

“老吴,你自己也说一说,这样办喜事有啥好处?”

老吴名叫吴学贵,是地地道道的滩头村人。今年4月,吴学贵抱上了孙子,全家喜出望外。在为孙子办满月酒的问题上,全家达成了共识:喜事要简办,在家打麻糍。“以前小孩满月都是大办宴席,全村每家每户派一个人过来喝酒,少说要办15桌,酒席花费上万元。”吴学贵说,现在喜事简办了,全村来打麻糍、吃麻糍,既省心又开心。

滩头村原先是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村里时兴婚丧事大操大办,连升学、满月等酒席都要摆15桌、18桌,红白喜事则要请全村吃流水席。

转变发生在2019年。当年余江区(原余江县)承担起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县乡两级抓住宅改这个“牛鼻子”,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并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春涛镇党委书记吴官文当时挂点滩头村并兼任村支部书记。起初开展工作的时候,村民非常不理解、不配合。因此,在做好宅改试点的同时,他带领镇村干部摸索建立起村民说事日、红黑榜、文明评判团等新制度,重新订立村规民约,明确提出“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同时,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

“只有村民感觉到在干部带领下日子变好了,才会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吴官文说,从2019年开始,滩头村基层组织建强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文明新风回来了,一跃变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风吹沃野,绽放“文明花”。2020年以来,余江区将春涛镇滩头村的说事日等经验总结推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先后出台《全面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实施方案》等10余条规章制度。全区11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事务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各行政村结合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同时,通过积分奖励、红白榜,以及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形式褒奖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区农村呈现出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余江大嫂”志愿服务队,移风易俗当好“三员”

“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拒绝高价彩礼,反对攀比之风”“传承孝道,文明节俭”……每逢村里面有婚丧嫁娶,潢溪镇“余江大嫂”毛如江就上门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在潢溪镇村民心中,毛如江是值得信任的“知心大姐”,也是村里的文明实践员。

毛如江是潢溪镇弋桥村“余江大嫂”志愿服务队队长。在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中,有14名“余江大嫂”,她们中有村两委干部、村小组理事会成员、退休教师以及热衷公益事业的村民。“我们在做好矛盾纠纷调处的同时,还要当好‘三员’,就是陈规陋习的劝导员、村规民约的监督员、文明新风的宣传员。”毛如江说。

不久前,村民段三龙80多岁的母亲过世,他有意把白喜事风风光光摆18桌酒席,邀请全村人来参加。得知这个消息后,毛如江领着几名“余江大嫂”上门,给段三龙做思想工作。起初段三龙并不认同,认为大办一场才是尽孝。之后,毛如江又多次上门,在不厌其烦做思想工作后,段三龙终于改变了想法,将原本18桌酒席降到了4桌,只请了自己的内亲。

“‘余江大嫂’都是家里的好婆婆、好媳妇,自然在村里有威信,说的话也管用。”潢溪镇党委副书记江小梅告诉记者,村里有爱打麻将的妇女,有时连家都顾不上,“余江大嫂”能劝得她们收心回家。有老人家迷信,生病了不去医院,反而去求神拜佛,“余江大嫂”出马就能说得老人们心服口服。逢年过节,“余江大嫂”还会自发组织包饺子、包粽子,送给村里的五保户,为强化村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贡献力量。

采访中,记者从余江区委政法委、区妇联等部门得到几个数据:如今,余江各乡镇、街道活跃着1600多名“余江大嫂”,成立了125支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共收集矛盾问题563个,开展移风易俗宣传300余次,劝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50余次,调解因不孝敬长辈引发的家庭矛盾25次。这些热心的志愿者用实心举措、爱心服务、贴心关怀,为乡风文明贡献了独特的“她”力量。

板车宣讲团“轻骑兵”,让文明新风飞进千万家

“春风杨柳万树花,幸福余江飞彩霞。高价彩礼行不通,有志青年传佳话……”6月30日下午,在余江区春涛镇文化大礼堂里,一场庆“七一”移风易俗专场文艺表演正在举行,演员在台上以快板的形式评说着移风易俗前后的变化,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这场演出的总策划、总导演,就是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余江区春涛镇板车宣讲团团长吴光明。在基层做了30年的文化宣讲,吴光明最擅长的就是将党的政策和好人好事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5年前,他常听到有村民对高价彩礼有怨言,周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比较多,有的村民对老人家照顾少,在老人去世后又要讲排场。吴光明有感而发,把这些现象加入文艺创作中,用节目的形式对村民进行宣传引导。

他创作的小品《婆婆也是妈》,塑造了三个孝老爱亲的媳妇形象。剧中留守老人艾老太身体不适,三个儿媳知道后,主动请假回村里看望老人。“婆婆不容易,供大几个儿子,还帮我们带孩子。婆婆也是妈!”“从今以后,我们轮流供养妈妈,伺候妈妈。”台词很朴实,却将传统孝道讲得透彻。《摇扶船 零彩礼》的创作,则是受到余江第一对零彩礼结婚新人的启发。“当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杜绝高价彩礼,倡导低彩礼、零彩礼。我就把这对新人新事进行了改编,编创了这个戏,结果演出后大受好评。”吴光明说。

此后,吴光明还将一系列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节目搬上舞台。如新编赣剧《春满余江》、话剧《移风易俗培训班》、三句半《文明新风进万家》……从身边故事取材,对好人好事、新风正气大力宣传,对做得不够好的进行引导。吴光明的节目村民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他说:“在祠堂、村民广场、学校,多的时候上千人来看,一年最多的时候要演出50多场。”

如今,春涛镇板车宣讲团的正式成员有28人,编外还有200多人。吴光明还手把手教出了很多徒弟,带动成立了40多支团队,把文明新风送到全区各个角落。“30年前,我一个人推着板车下乡演出,慢慢有了‘板车宣讲团’这个名号,如今,我们团下去都要包车了,全区文艺宣讲队伍更是遍地开花。”吴光明开心地说。

“吴光明是余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先进代表,我们将充分发挥好品牌示范效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引导更多人加入到文明实践工作中来。”采访中,余江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光荣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2个,拥有文明实践员142人,通过送春联、送服务、帮扶慰问、文艺汇演、文化下乡等活动,传播了精神文明,倡导文明新风。今年上半年,余江区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次,开展走村串户文艺演出3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次。(张俊娟 记者 祝学庆 陈 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05 11:10:14
下一篇 2022-07-05 11:10:1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