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西南大学教育学、生物学两个学科上榜。记者22日采访获悉,西南大学正在研制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办法,打造学科建设特区,将多措并举,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
据介绍,生物学是西南大学进入首轮“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发源于1950年。该学科致力于生物组学、动植物经济性状遗传基础与分子育种、植物次生发育与代谢、脊椎动物器官发育与再生等前沿领域创新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创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家蚕生物学研究国际领先,斑马鱼为模型的器官发育与再生研究国际知名,水稻、杨树和罗非鱼等动植物基础研究发展势头强劲,优质新品种育成与推广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西南大学的教育学,源于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教育科。该学科围绕课程教学改革、学业负担、教育反贫困、教师教育、民族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根据规划,西南大学针对教育学和生物学发展设定了中、远期建设目标。
从中期来看,到2035年,西南大学教育学将在整体水平上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优势领域能够进入世界前列,特别是在“中国特色课程教学新发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民族文化与教育特色理论建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乡村振兴与教育阻隔代际贫困传递研究”等领域,形成领先的研究方向和可推广的中国教育经验,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生物学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家蚕基因组学等优势特色领域处于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和引领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取得一批系统性的原创成果。
从远期来说,到2050年,西南大学力争教育学、生物学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拥有世界一流学术带头人与高水平学术团队,建成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学科平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数量持续增长,在国际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带动学校整体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
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校将着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学科建设模式,加强与重庆市内高校合作,推动资源共享,积累有益的发展经验,供兄弟高校借鉴,瞄准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搭建开放合作的学科发展平台,助推重庆培育新兴学科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