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5岁的“高考钉子户”梁实眼里,自己从来没有老过。他从不提“年轻”时怎样,只说“以前”。
第一次参加高考是39年前的事了。1983年,高考分两轮,能通过预选、进到复试的只有30%,他是被筛掉的大多数。“我当时在农村读书,考试要去县城。第一次参考很紧张,我觉得高中到大学跨度好大,那种生活是怎样的,我还没有概念。”
后来,梁实多次参考,直到1992年,25岁的他因超过报考年龄停了下来。2001年,年龄限制取消后,梁实重回考场。他的目标是四川大学——家门口的一所老牌985院校。离它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梁实超过了当地二本录取线。有网友鼓励他,说“为梦想努力是伟大的事”;也有人寒碜他,说他参加高考是图热闹,想考川大不过是异想天开。
这些年,高考变了不少,录取率逐年上升,上大学似乎不再是稀奇事。但激烈的竞争没变,高考始终是一场咬着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斗。对梁实来说,从少年到中年,“一定要做大学生”的执念也没变,但方向有了调整,今年,他摆脱了不擅长的理综,改考文科。
6月8日下午,梁实第26次走出高考考场。和很多高中生一样,他准备在出成绩前休息一下,打打麻将,喝喝茶,顺便等待那个已经等了快四十年的好消息。
梁实在看习题册的参考答案。 受访者供图
单枪匹马地赴考,改选文科不紧张
新京报: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梁实:不太满意。数学考得极差,我之前看的模拟题和这次的试卷类型不太一样,答题的时候觉得手生。
跟往年比,语文和英语也没有明显的长进。语文阅读有点难,好多选择题我都拿不准。以前遇到纠结的选项,我都先随便选一个或者空着,等整个卷子答完了再来琢磨。结果有好几次都来不及修改,甚至还忘了涂答题卡。现在,我还是先把感觉更对的选项选上,后面有时间的话再仔细思考,没时间就算了。
这次作文题的材料来源于《红楼梦》,很多考生都觉得难度很大,我倒觉得没什么,也不担心跑题。那只是一个选段,不要被唬住了。我写的是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自己的认识有限,就否定他人的认知,说白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唯一有改善的是文综,这是我第一次考,提前十分钟就答完卷了,然后检查了一下。可惜我不喜欢动笔,写字又慢又潦草,估计要扣卷面分。
新京报:这次你为什么要放弃理科,选择文科?
梁实:我理综从来没得过高分,经常答不完卷。我不喜欢做题,不愿意多练习,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有时候,大题的第二、三小问要用到第一小问的结果,我算不出来第一小问,剩下的就不用答了,卷子上一大片的空白。就算算出来了,也容易算错,得从头检查哪里出错了,手忙脚乱,除了崩溃,没别的感觉。
如果做文综,选择题的话,我可以看一眼就选一个,半个小时就能解决;大题如果答得不顺,可以每道题少写点字,第一个小问题答不出来,也可以答剩下的。这样,我可以控制时间。
新京报:考试前一晚,你是怎么度过的?紧张吗?
梁实:我是晚上十二点睡的。睡前,我要过一遍知识点,把教辅书和习题册飞快地翻一遍,加深印象,培养下考试的状态。
这次我一点也不紧张,大概跟我改考文科有关系,我再也不用担心答不完卷了。以前我紧张得睡不好,夜里醒好几次,还会叫几个人在早上七点给我电话,以免我睡过头。结果,他们总是五六点钟就给我打电话,后来就不用他们了,我自己起得来。
新京报:你在哪个考场考试?
梁实:我在金牛区的成都八中考场。如果从家出发,走过去要二十多分钟,还是有点远,所以我提前一个星期,在离考场步行五分钟距离的宾馆订了高考房。去年我订得晚,都没房了。
新京报:家人来陪你考试了吗?
梁实:我不是小孩了,不需要他们陪呀,我就喜欢单枪匹马地去考试。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就在考场旁边的小馆子吃点饭。虽然往年,我从来没出现过拉肚子的情况,但今年我有点担心,提前买了药。
平时在茶馆复习,不觉得记忆力衰退
新京报:这些年,你在做什么工作?
梁实: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我到一家木材厂工作,后来工厂倒闭了。后来,我还卖过电视、冰箱和五金。上个世纪90年代,我开始经营建材厂,收入颇丰,所以备考没什么经济压力,有人帮我打理工厂,也不会占用我太多时间。前些年,建材厂拆迁了,我就更有精力专心备考了。
新京报:这次高考,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梁实:去年七月份,查成绩的时候发现自己没考好,就开始准备今年的考试了。
梁实在抄写知识点。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平常在哪里复习呢?
梁实:在茶馆里,比家里更安静,而且家里空间那么小,时间一长,我特别不自在。这些年,我常去的茶馆都倒闭了好几家,今年,我在梁家巷地铁站附近的一家茶楼,它离我家还挺远。我每天八点钟出发,坐四十多分钟的地铁才能到。我把复习资料也放在茶馆里,到了就在小单间里学习,点一杯红茶或白茶,中午点份便餐,晚上九十点钟就回家了。除了中午休息几十分钟,其他时间都在学习。茶馆里的员工都跟我很熟悉,临考试前,还跟我说“高考加油”。
我也厌烦做题,也会有复习不下去、想出去玩的时候,但是高考不是普通的考试,不能因为贪玩误了正事。
新京报:和学校里的年轻考生相比,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劣势吗?
梁实:媒体都爱问我,是不是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其实我记性一点也没衰退。我真要安心背东西,没有背不下来的。但是我写字不够快,平时不爱动笔,写得也不整洁,这点不如他们。
新京报:有考生和监考老师认出你吗?
梁实:每年都有考生和监考老师认出我,还会跟我打招呼,说“高考加油”。但这不会影响我考试的。
新京报:考完后,你会核对答案或估分吗?
梁实:估分是多么让人痛苦的事情,我不会去做的。交完卷,一切都不能改了,一对答案,发现这里错了、那里错了,也很影响情绪的,干吗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
考不上就一直考,从没想象过大学生活
新京报:这次之前,你参加过25次高考,有没有哪次的成绩让你满意?
梁实:没有。我最好的一次成绩是2019年考出的462分,超出当地二本录取分数线3分。
梁实今年和往年的高考准考证。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家人和朋友怎么看待你一直高考的行为?
梁实:我的家人不会干涉我,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他们大部分是生意人,听说我考大学,第一反应是哈哈大笑,觉得我脑子有毛病。也有个别朋友能理解,特别是那些多次参加高考没考上,和考上了但因各种原因没去的人,他们很支持我。
偶尔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攻击我,我不会在意。参加二十六次高考不是什么疯狂的行为,只是我每次的成绩都没有达到理想大学的要求,所以就一直考。
新京报: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梁实:这些我从来没想过,我想的是怎么进入大学。其实我家就在西南交通大学旁边,大学环境对我来说挺熟悉的。我不是想在大学校园里住这么简单,是真的想成为一名大学生,去感受大学的氛围。
新京报:你想学什么专业?
梁实:我现在对文科的专业还不是很清楚,先考出好成绩吧,专业嘛,慢慢选总是有合适的。
新京报:高考结束到公布成绩这段时间,你打算怎么度过?
梁实:这段时间打算休息一下,去打打麻将、喝喝茶。
新京报:如果这次成绩不理想,你还会继续考下去吗?
梁实:如果没考上四川大学,缺憾是在我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我也会报其他大学的。要想完美,确实不容易。我以前的理想院校有北京大学医学部、西南政法大学等等,后来考虑到我家在成都,考外地的不太方便,就选择了川大,它是一所985院校,也是老牌院校,全国排名很靠前。
但如果分数很不理想,我会一直考下去,直到考上大学。上高中的时候,我就觉得大学生好牛,招生名额好少,当了大学生,走起路来都不一样了。这成了一个执念,我一定要当大学生。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实习生 丛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