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政法大学的摩托车选修课走红,在这门摩托车驾驶课上,学生们戴着头盔,各骑一辆摩托车,在练习驾驶技术,女生的帅气骑行也很抢眼,很多网友表示羡慕,是一门实用技能。一名正在上这门选修课的学生告诉记者,这门课程非常火爆,名额有限,每年选课都靠抢,上课时经常被其他学生围观。
作为一门大学选修课,摩托车驾驶不免令人眼前一亮,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如此有趣好玩的选修课程,也难怪从设立起就始终处于被疯抢的状态。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摩托车驾驶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经过选修的专业训练后,尽管不能通过驾考拿到驾照,却可具备驾驶技能,无论是今后考取证照,还是驾驶油电摩托车都能发挥作用。既能让学生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又能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摩托车驾驶选修课的设立,不难发现凡是实用性极强的选修课,就会有广泛的市场。首先,实用性对接了现实的需求,并满足了学生长期的技能需要。此类课程的设置体现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从更宽泛的角度看,类似技能培训与丰富校园生活有机结合的选修课并不少见,如成都大学的川菜理论与实践课,西南石油大学可以“躺着上学”的推拿课,湖北和四川大学设置的可在校内“公然”爬树的攀树课,西安石油大学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选修课等。这些课程,在丰富了校园教学内容的同时,彰显了“实用至上”的人才培养理念。 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当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便是摩托车驾驶等选修课所释放出的最大意义。高等教育需要这样的尝试、创新与坚持,并由此体现教育素质化的教育理念。 有了形式上的创新,才会有内容上的改革。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设置的僵化现象较为突出,极大的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活力与动力。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从这些细节入手,无论是专业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应当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如此才会真正贴近实际、满足需求和虑及长远,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如此,才能在强化教育自主性和主动权的基础上,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