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为毛莨科植物升麻的根茎。因其药性升散,故而名“升”。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湖南等地。常生用或炙用。
一、升麻的功效:
升麻味辛、甘,微寒。阳明经本经药。归肺、脾、大肠、胃经。功效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现代常用于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漏,子宫下坠;痈肿疮毒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邪蛊毒。”
《本草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晕,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
《本草备要》:“表散风邪,升发火郁,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引甘温之药上行,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治时气毒疠,头痛。寒热、肺痿吐脓,下痢后重。脱肛,崩中带下。足寒阴痿,目赤口疮,痘疮。风热疮痈。解百药毒,吐蛊毒,杀精鬼。”
黄元御言:“升麻升提之性,入手阳明为顺,入足阳明为逆。咽喉之病,以及口舌牙齿,其位在上,须用升麻,而加清降之药,自高下达,引火归根。若足阳明他病,悉宜降药,不宜升麻,惟用于涌吐方中乃可。”黄氏论述颇精,可做参考。
二、升麻的配伍应用:
1.用于中气虚弱或气虚下陷诸证。升麻擅长升气举陷,故此得名。常与柴胡相须配伍,则升举之力更强。治疗气短、乏力、倦怠、崩漏、脱肛、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或气虚不能摄血证,常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即升补中气第一名方补中益气汤。
至此,李东垣《脾胃论》中第一名方,补中益气汤的全部中药都介绍完了,方剂组成:人参、黄芪、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李东垣言:“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今立治始得之证。”
今天,补中益气汤以是中医调理后天脾胃功能,治疗诸虚百损的第一方剂。主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等证。医道虽繁,调理后天脾胃者,独开一门,医者当悟。
邓铁涛先生,运用“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理论,以此方为基础,再加五瓜龙一味,自拟验方“强肌健力饮”,临症加减化裁,治疗重症肌无力(即中医痿证),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张锡纯参此方之意,又别有发明。治疗大气(即宗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似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之重症,常以大剂黄芪为君,配伍知母、柴胡、升麻、桔梗,取名曰升陷汤,内中至理,不可尽述。
2.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以及麻疹初期,疹发不畅等证。升麻性能升散,并解热毒,可解表、透疹。常配伍葛根,即升麻葛根汤。若麻疹热毒较盛,可配伍紫草、牛蒡子、大青叶等药。治疗大头瘟病,常配伍牛蒡子、黄芩、板蓝根、僵蚕等,即普济消毒饮。
3.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升麻能清热解毒。如治阳明热邪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常配伍黄连、生地、丹皮等,即清胃散。治疗实火牙痛,又可与生石膏配伍,取其“火郁发之”之意。治疗风热上壅,咽喉肿痛等证,常配伍牛蒡子、桔梗、玄参等,即牛蒡子汤。治疗热毒疮疡及皮肤瘙痒等证,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治疗温病发斑,可配伍石膏、大青叶、玄参等药。热邪轻重程度不同,用药亦不同,辩证用药,乃中医之本。
4.其它配伍应用。
升麻配伍杏仁,可升开肺气。常用治疗肺气不宣,咳喘,小便不利,水肿,便秘等证。二药参合,一升一降,调畅气机,通调水道,乃“欲降先升”、“提壶揭盖”之法,实中医之智慧体现。
胡希恕经验,升麻配伍葛根,可宣毒透疹,治疗麻疹透发不畅;配伍白芷、黄芩等,可治疗阳明风热头痛。
朱良春经验,升麻配伍苍术,可治疗内脏下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配伍葛根,能升散解毒,用治肝病,可降转氨酶,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阳明郁热所致的牙龈肿痛、溃烂以及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三、升麻的用法用量:
升麻常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
外用适量:可研末调敷,煎汤含漱或淋洗。
一般认为,升麻解表与清热宜生用,升阳宜炙用。
汪昂言:“有参、芪补剂,须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发者。升麻、柴胡,并用蜜水炒之。”
四、升麻的应用注意:
因升麻有升浮之性,故凡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均当忌用。
《本草备要》:“阴虚火动者忌用。”
~
睡过这站
下一站就是春天
人生际遇
又何曾一路哀伤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