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反复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保险公司应势推出隔离险。然而,这类创新保险产品近日却因理赔问题引发大量消费者投诉。
“五十几元的保费,当时只是为了买个安心。”住在上海市宝山区的金小姐没想到,她购买的一款包含隔离津贴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险产品却让她烦心不已,几次提交理赔申请均遭到拒赔。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被隔离却遭拒赔
2021年12月11日,金小姐在大童保险处看到了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险的推销页面。“当时该产品宣传页面突出的是‘因新冠居家隔离,隔离津贴200元/日’。“金小姐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宣传页面建议“疫情反复,请尽快配置保障”。在“重要的事情说3遍”的渲染下,金小姐扫码进入投保页面,花59元购买了该产品。
今年4月1日起,根据上海市统一要求,金小姐所在社区实行应急状态下的“全域风控、足不出户”。5月2日,金小姐在居委会开具了被隔离的情况说明,向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申请理赔,被保险公司要求补充提交材料。
5月6日,金小姐在上海市官方政务平台“随申办”开具了4月1日至5月6日的居家隔离证明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当天,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作出了不予赔付决定,称根据金小姐提供的理赔资料,无法证实被保险人“所在地或途经地属于中高风险地区,或属于新冠肺炎确诊或密切接触者”。
此后,金小姐又提交了其所在小区共计10余例阳性病例的官方证明,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依然拒绝赔付。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自4月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市采取应急状态下的三区管理方法,即依据风险等级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以三区划分方式代替原有的中高风险划分方式。其中,封控区的定义为小区内7日内有阳性确诊病例,所有人足不出户居家隔离。
理赔条件严苛引争议
“虽然我所在的小区内不断有确诊病例,小区人员也被强制居家隔离,但上海市并未将小区划为中高风险地区,保险公司客服就始终以我所处地区属于低风险地区为理由拒赔。”金小姐说。
记者查阅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险产品条款看到,在保险责任一栏中,强调要求“被保险人所在地被国家确定为中高风险地区,或者被确诊新冠或成为密接”,才能享受上限30日最高6000元的赔付。
但在金小姐看来,上海的高风险大家有目共睹,全国各地对有上海旅居史的人员也有很多强制隔离措施,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依然称其处在低风险地区,这是“逃避保险理赔责任,玩文字游戏”。
对于金小姐的投诉,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客服人员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证实,金小姐3次提交材料,均被拒赔,理由是不符合保险条款中关于隔离理赔的约定。
类似金小姐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看到,近一个月,消费者有关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投诉高达106件,大多与保险产品隔离理赔相关。
记者了解到,除了风险地区划定存在争议,消费者对于密接也有异议。有消费者称,自从4月以来,其所在小区出现多例阳性病例,5月26日仍在封闭管理,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称其是次密接,不是密接。
此外,对于什么是居家隔离,保险公司也有严格的限制。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线上客服人员在消费者咨询时回复称,强制隔离证明必须注明被隔离人员身份信息、隔离原因、隔离起止时间、隔离地点等,并加盖印章,“认可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不认可居家观察/检测/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5月25日打开复星健康保险上述产品的页面,扫描二维码能进入产品投保页面,次日再打开时,却显示该产品已下架。该产品隔离险条款中上述词语到底如何定义?工作人员在销售时是否向消费者明确说明?《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向复星联合保险提出进一步采访请求。该公司客服人员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称将转给公司相关人员回复处理。截至记者发稿,未有公司人员联系记者。
律师观点:
拒赔理由不合理
“保险公司的说法和做法都不合理。”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黄丹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对于“密接”“中高风险地区”的严格定义,如果在销售时没有明确提示并向消费者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那么依据《保险法》第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这种免除和减轻保险公司理赔责任的条款,对消费者不产生效力。
另外,小区内有阳性病例,甚至楼栋都有阳性病例,消费者完全可以理解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如果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对于“密接”“中高风险地区”的认识有出入,依据《保险法》第三十条,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就涉及疫情的法律问题给出了意见:“被保险人提交的加盖卫生行政部门、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医院或疫情防控部门等机构印章的隔离证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单,或通过‘随申办’等相关政府机关指定网络平台自助开具的居家健康监测证明等,可以作为证明其被隔离的证据。保险人如认为保险事故的发生或起止时间存在虚假的,应提供相应证据。”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禹彦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投保人被街道要求隔离,说明已经是风险人群,对此进行赔偿,是隔离险产品设立和双方合同成立的本意。保险公司如果脱离本意抠字眼,那么这样的产品就是在博眼球、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