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展现了家族以及人物的命运,从而达到作者警醒世人的目的。
书中所述的环境特殊,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作者就更加把全部笔墨都用在要紧处。
贾母给大家讲故事
1. 绘制红楼梦的世界红楼梦笔墨多姿,为读者绘制出一个红楼世界来,向世人展现出这个世界的阶层构成、文化传统、道德观念、衣食住行等等。
比如元妃、探春、邢岫烟这些不同层面的女孩儿的命运;比如贾母、刘姥姥等不同层面的老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李纨、金寡妇、尤老娘等不同层面的单亲家庭的生存出路;比如贴身丫环、管事婆子、下等婆子、小厮等人,这些不同层次奴仆的生存状态。
不论是哪个层面的人物,都能让读者通过他们的吃穿用品、言行举止、礼仪往来,看到他们的自在和无奈。
众姐妹商量事情
2. 记录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人物之间彼此联系,彼此影响着,构成了红楼社会的人际网络。
比如宝黛之间的关系,就属于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袭人与贾家众人的关系,就是辐射状的朋友圈关系;比如来自不同小家庭的奴仆分散在不同院子里服务,就构成了一个网状关系。
这些关系不论怎么变化,最终都编织成一幅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络,甚至蔓延到贾府之外,从而展现出红楼生活的全局的复杂和简明。
这里每个人物的行动都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造成关系网的浮动变化。就如同一个野牛群,每一头野牛的走位都影响着其他野牛的位置,从而使得野牛群的队形不断变化着。
所以作者所叙述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记录那些使得关系网发生变化的事件节点。
比如凤姐因为贾琏偷取尤二姐,而尤氏没有拦着或告知的缘故,因此和尤氏从相爱相杀走到结梁子的地步。
比如茯苓霜事件,所述情节也都在关系网变动的点儿上,最终收敛到矛盾的爆发上来。
换言之,作者正是把笔尖对准了每一段关系的转折处,才展示出了人物关系网络的变化。
如此也可推测,书中没有表的人物互动,很大可能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累积或变化。比如王夫人和李纨的关系、李纨和邢夫人的关系、尤氏和黛玉的关系等等。
众姐妹行酒令
3. 勾画人设与人物命运红楼梦人物众多,却没有重样的。作者在对人物施以笔墨时,把重点都放在了人设和人物命运上。
我们能够从每个人物的行动举止、衣着打扮、言谈和好恶,以及判词、诗歌、谶语等方面,感知到他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思想见识、能力深浅、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以及命运结果。
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存在积累和变化的过程。人物就如同台球桌上的圆球,每遇到一次碰撞就会改变一次运行方向。作者显然把笔墨都用在了能够改变方向的碰撞上。
比如小红在怡红院如何不能立足,又是如何实现跳槽;比如晴雯和芳官是如何树敌,又是如何出了大观园;比如宝玉的成长脚印;比如黛玉的病情变化,以及她的婚恋情况的变化等等。
红楼中并没有领衔主角,无非是谁的戏份多些,谁的戏份少些。
戏份较多,并非就意味着他比别的人物更加重要。
比如位列又副册的袭人,若论戏份,她却比正册的迎春、惜春、妙玉等人都多。这是袭人命运更为复杂多变的缘故。
袭人原本是小户人家的小姐,之后被卖为奴,努力晋升为一等丫环,服侍宝玉,有了云雨情,后来又有了做姨娘的支持者,最后又失去支持者,嫁给戏子。这些都是她命运的转折点。
比如尤三姐,虽然只有一两回提到她,出场戏份也一点不输元春。这是因为尤三姐的命运转折点比较集中,都集中在失足、定亲和悔亲上,一回足够讲明她的命运归宿。
影响元春命运的,就是她本人的性格特点和家族的作为,所以在元春命运方面的笔墨就都集中在这两块。
仿佛作者笔尖轻点,就已经向人物挥杆,一杆一杆地改变着人物的运行轨迹,把人物打进既定的薄命球洞里。
如此也可推测出,有些人物没写他的事,说明这些事对他的命运基本没有影响。比如黛玉的生日、妙玉的管理才能、晴雯的文化水平等等。
上述三个方面能够清晰地帮助我们看到作者的笔墨着力点,也能够辅助我们分析书中的人物和事件。
人物的人设和关系网都对命运有所影响,人物又和家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而社会道德观念、阶层约束也都对人物产生作用力。总之,所有因素相互融合凝聚,最终才形成了一股悲剧的力量。
红楼作者每一笔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可谓没有一处闲笔。
细数红楼,共话人间——关注 不做惆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