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称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中《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影响最为广泛,清华大学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更有许多人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奉为座右铭。但两千年来,学术界对这两句一直没有公认、统一的正确训解。须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说对这两句话最普遍也是最流行的解释: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种理解的核心在于,认为自强就是奋斗,不息就是永不停息;认为厚德就是心胸宽广,载物就是包容万物。这种理解比较接近这两句话的字面含意思,和许多人初见这两句话时的理解最为贴合,故最为大众所熟知认可。
另一种理解认为,“君子以自强不息”实为“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实为“君子以之厚德载物”,这里的“之”就是指前面提到的“天行健”和“地势坤”。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通过顺应天运行的这种规律,就能使自己变得强大,生生不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通过顺应地奉行的这种规律,就能使自己变得道德深厚,可以承载一切。这种理解的核心在于,人顺应天地运行之道,就能做到自强厚德,从来生生不息,包容一切。这种理解多被传统文化研究者所认可,他们的理由是《易经》为道家经典,道家讲究顺其自然,不会让人奋斗不息,埋头苦干;也不会让人不分良莠,全部包容。
但在我看来,这两种理解都不准确。这是因为古人做古文,是文不加点,前后贯通自洽的。而今人读古人,习惯拆分段落,然后辨字析句。比如读易经,往往按卦象将其拆分,逐字逐句解析,不能贯通全篇,往往就失其真意。
我的理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而)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而)载物”。其中,“以”的意思是凭借;“自强”的意思是超越自我;“不息”的意思是生生不息;“厚德”的意思是让德行深厚;“载物”的意思是承载外物。总体解释是:君子凭借超越自我才能生生不息,正如天每日日新才能长久无尽;君子凭借修持德行才能承载外物,正如地厚实坦荡才能承载万物。
我这么理解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界认为,《道德经》是对《易经》的注解诠释,我个人同意《道德经》在很大程度上是《易经》的继承、系统和发扬。《道德经》通篇可分为两层意思,一为自然之道,二为人行之德,并告诉人们如何修人德以合天道(自然之道)。同样,《易经》也是如此。“天行健,地势坤”,为自然之道,“自强,厚德”是人行之德,人德合于天道(自然之道)就能达到“不息”和“载物”的目的。
我们参照《道德经》,就更容易正确理解《易经》的意思。何谓“自强”?《道德经》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自胜,方可称强,“自强”便是自我超越。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可以生生不息。何谓“厚德”?《易经》其实就是一本告诉人如何修德,修何德有何好处的书。全书共阐述各类“德”有十余种,包括“文德”、“懿德”、“崇德”、“谦德”、“龙德”、“君德”、“居德”、“育德”、“天德”等,并且对应阐述了具有这种美德会有何种好处,比如“无咎”、“乃亨”、“富有”、“有终”、“不辱”、“不去”、“天佑”等。如果德行浅薄,就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行深厚,就能承载外物。外物是什么呢?就是“名、利、位”,统称之谓“福”。所以,厚德载物的意思就是,修行自己的品德,让德行深厚,才能承载更多的外物(福)。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越混越差直至完蛋(息);人如果不修德行、道德败坏,就会承担不起外物(福),甚至惹祸招殃,就如《道德经》里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抱怨多”而“行动少”人,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好的条件、抱怨国家没有给自己提供好的福利、抱怨公司没有给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看到别人成功不见贤思齐也就罢了,还要轻蔑的说“不就是因为有什么……”,“要是我有他那样的条件”,“我也能……”不从自身找原因,自己不努力不争取,怨天尤人,结果每况愈下。荀子说的明白,“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每天为名利位而奔波,看起来非常上进,好像是真的自强,但总是遇到挫折。就算是一时成功,但往往最终走向失败,甚至下场凄惨。这样的人往往是因为德行不修,导致奋斗无人帮,做事有人阻,挫折有人踩。甚至屡次失利不反思己身,做事往往更加偏激,无所不用其极,晚景凄凉。正如《国语.晋语六》说的,“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所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相辅相成的,自强和厚德不可偏废。
亲爱的朋友,你认为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解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您有什么更好的解读吗?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可以映衬这两句话的经典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