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所承载的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经历了183天的太空生活后,成功完成“出差”任务并顺利返航。
在这一次的“出差”任务中,他们不仅圆满完成出舱、实验、太空授课等所有工作,还创下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在神舟十三号即将凯旋之际,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就已经蓄势待发了,未来的这两次的飞行任务又将会派遣哪几位航天员进行?为何刚完成了神舟十三号的任务,又要立刻启程呢?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将有些怎样的任务呢?
中国有哪些可以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呢?有女航天员吗?在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工作办进行我国航空航天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可以从相关负责人员黄伟芬的介绍中了解到:执行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定,但和往常一样,为了防止名单过早公布出来引起不必要的舆论与影响,具体的飞行名单并未公布。
虽然名单暂未公布,但是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咱们国家航天的得力干将们,他们都分别执行过什么任务。
首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三人组——景海鹏、费俊龙和刘洋,他们都就登上太空有着丰富的经验。
通常来说,我国的航天乘组都会采用“老”带“新”的模式,即用有经验的老航天员带领并未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共同执行任务,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航天员的任务效率和安全性。
左:景海鹏 中:费俊龙 右:刘洋
我国从1998年选拔第一批航天员至今,已经选拔了三批共计39名航天员,不过这39名航天员目前能执行太空任务的并不多。
其中第一批航天员共14人,第二个航天员共7人,第三批航天员共18人,第三批还是“新兵”英雄,在2020年时才完成选拔工作,所以他们要进行至少三到四年的专业训练才能执行太空任务,因此目前咱们能执行任务的只有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
14位第一批航天员分别是谁呢?他们有5位已经退役:分别是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
其中有8人执行过任务: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还有一位在役但还未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邓清明。
在第一批航天员中,聂海胜、刘伯明属于神舟十二号乘组人员,他们两人正在进行康复训练。而翟志刚刚刚从空间站返回,也正在休息当中。
第二批航天员一共有7位,其中2位是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
5位男航天员:陈冬、蔡旭哲、叶光富、汤洪波、张陆。其中汤洪波正在康复训练,叶光富和王亚平正处于医学隔离阶段,除去这些正在休养的英雄们,剩下的航天员都是有可能选上的。
虽然最终的选拔名单并未公布,但是无论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这太空空间站建成的至关重要的一年中,都是可以如愿以偿登上太空的。他们选拔的条件非常的苛刻,无论是身高,年龄,身体素质还是专业素养都有着严格的判断标准,无论是哪一位航天员参与神舟十四或神舟十五的飞行任务,相信他们都可以圆满的完成任务并且平安“回家”。
所以,我们与其揣测哪些人出征,不如安心等待来自国家的公布吧!
神舟十三号任务刚完成,为什么就要发射神十四、十五?为何那么急?2022年是中国航天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在这一年内将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飞跃。从新的发布会上我们可以了解到:2022年中国航天“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需要在这一年内完成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新闻发布会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了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完成六次飞行任务,促使我国空间站的建成。其中就包括了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的发射。
接下来的六次飞行任务分别是: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通过完成这六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会直接带动整个航天科技产业链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还将为有朝一日人类能移民外太空积累科学基础。
从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利用稀缺的空间资源进行太空探索和前沿科学研究,使我国走在科技的前沿。所以今后六次飞行任务的战略部署都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即将启程的神舟14号与神舟15号将要进行什么样的飞行任务呢?神舟十四号乘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在此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将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
其次,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对接完成之后,航天员将要首次进出问天和梦天仓,神十四航天员还要对两座实验舱内部环境进行设置,以满足航天员长期驻守的要求。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将计划实施数次出舱活动任务,进行舱内载荷设备组装、测试和调试工作,操控机械臂实施舱外载荷安装;对三舱三船最大构型组合体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这两次飞行任务中最不同的点在于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航天员在空间站的“会师”场面,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刻。这不仅仅是对我国空间站扩建的成果检验,也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一次证明。
除此之外,我们在神舟十三号上所看到的“太空课堂”也会得以延续,两个飞行乘组在完成核心任务之余,也会继续开展太空中的科普教育以及其他的公益活动。
总的来说,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将完成新的征程,在原有的辉煌上“再创新高”,完成多个我国航天史上从未进行过的任务,两个飞行乘组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何近年中国的太空探索步伐那么快?首先,是国人独有的“飞天情怀”。中国人对于天空的向往早在千年前便一直延续,“飞天情怀”的历史画卷里不仅描述了嫦娥奔月、鹊桥相会这样浪漫的爱情神话,还记录了古人两千多年来对天文的不断探索,不仅有张衡对星空的观察和记录,还有郭守敬的重要成果授时历,更有我国太空探索之父钱学森、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飞天”的梦想薪火相传,使得一代代国人为之努力,共筑飞天梦。
其次,是有着完备的战略规划。由于过去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只能奋力追赶。1992年我国制定了航空航天“三步走”战略规划,通过不断的积累与落实,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规划”中的最后一步。
最后,是国际形势的推动。由于国际局势的动荡使得国际空间站局势也不稳定,努力发展自身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对中国长期进行技术的封锁,企图阻止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
另外,在不久之前俄罗斯航天局甚至发布了脱离国际空间站的模拟视频,这在让人们担心国际空间站的未来的同时,也使人们明白只有不断加紧步伐努力发展才能不被他国力量所干扰动摇,在一步一个脚印稳健的同时,加速航天探索的步伐已经义不容辞了!
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优秀的中国航天工作者也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不仅让世界其他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甚连我们国人自己都想不到我们能如此飞速进步。
在这耀眼成绩的背后,除了努力训练的航天员,还有成千上万个从事航天航空的幕后工作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隐姓埋名日复一日的研究与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展望航天事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