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航母,中国无人机蜂群,让航母防空系统无处下手
继“东风快递”之后,美军的航母又遇到了新对手……
大家都知道,美国有11个航母打击群,综合战斗力非常强大。长期以来,该国总是仗着它们到全球各个热点海域耀武耀威。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直接面对美军的航母,都准备了哪些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呢?
很多人应该会马上想到我们的一张王牌——“东风快递”。
诚然,唯快不破、威猛无比,能实施精准高效打击的“东风快递”确实是对付美军航母的一大利器。不过,除了它们以外,我们其实还有一大战术,那就是“无人机蜂群”新型作战方式。
相较于使用导弹攻击,这种方式还有很多的优势。
1
什么是“无人机蜂群”作战方式?
在介绍“无人机蜂群”作战方式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自然界的一种生物——马蜂。
马蜂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生物,你不招惹它,它绝不会来招惹你,但是一旦有人招惹了它,它便会立刻向人袭来,把人蛰得鼻青脸肿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死掉。
一只马蜂还能勉强对付,但是一群马蜂袭来呢?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招架得住。
人类总是善于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比如通过观察昆虫制造出了飞机,通过观察蝙蝠研造出了雷达。
而“无人机蜂群”作战方式,就是从马蜂群获取的灵感。让数量庞大、成本较低的无人机从舰船、飞机、车辆等大型平台上出发,快速执行进攻或防御性任务,以数量优势压制敌人。
利用以弱攻强、以多打少的方式,去击毁敌人的大型目标。
在庞大的航母面前,一两架无人机肯定是相当的弱小,也许很快就会被消灭。但是如果换作100架、1000架,甚至是10000架,乌泱泱一大片同时扑上去呢?恐怕敌人的防空系统都难以下手了吧?
不知大家还记得2021年5月爆发的巴以冲突吗?
当时,哈马斯武装组织向以色列上空发射了上千枚导弹,特拉维夫上空再次上演了“铁穹”大战火箭弹的场景。
要知道,哈马斯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可是土法制造的,价格十分便宜,虽然它们的破坏力较小,但是以色列方面还是不得不开启昂贵的“铁穹”防空系统进行拦截。
火箭弹这种低成本、密集型的攻击方式,对防空系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这种作战思想是不是跟“无人机蜂群”作战方式有点相像?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技术含量、可以不计成本的火箭弹战术比起来,“无人机蜂群”作战方式其实要复杂得多。
2
实施“无人机蜂群”战术
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关?
要想实现成群的无人机同时作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凡出现一丁点儿的偏差,就有可能发生互相碰撞的问题,甚至是造成坠机等情况。
那么要想实施“无人机蜂群”战术,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关呢?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们先从相对简单的民用无人机说起。
2020年长春无人机博览会上,1000架无人机上演了一场炫酷的表演秀,长春市花君子兰、吉林一号卫星、凤凰展翅……短短几分钟的时间,1000架无人机点亮了长春的夜空,为人们送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在场观看表演的人无一不为无人机科技所震撼。
民用无人机一般采用的是四旋翼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可以在空中悬停,很容易精准定位和编写控制程序。参加表演秀的大规模无人机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或者几个编组,只需要提前设定好程序,让这些无人机按照程序执行飞行任务就可以了。
这种程序显然缺乏灵活性,用在民用领域“摆造型”可以,但是到了战场上恐怕就不行了。因为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无人机在执行攻击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想办法躲开敌人的袭击,并与其它无人机保持队形避免碰撞等。
基于这些要求,就促使军用“无人机蜂群”形成了一套比民用领域更复杂的“多智能体网络化系统”。
简而言之,“多智能体网络化系统”就是针对一致性问题研制的特殊系统,这套系统参考了迁徙鱼群和鸟群的群体行为,蜂群系统内部的无人机通过数据连接组网,共享一个“大脑”,可以根据作战环境变化迅速调整队形和攻击姿态。
而且,各个无人机之间会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出相同的姿态,并在这个基础上给予它们一定的偏离量,这样就既保证了它们之间可以高效协同作战,又不会互相影响,做到“乱中有序”,发挥出更高的作战水平。
不过,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就是:随着无人机数量的不断提高,势必会加大协同作战的难度。
所以,各国就开始比拼一套“无人机蜂群”系统能实现多少架无人机协同飞行、作战。
讲到这里,就到了展示我国“无人机蜂群”技术的高光时刻了。
3
我国如今的“无人机蜂群”
达到了什么水平?
很多人应该都了解,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为了阻止我国的发展,一直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使得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得不“闭门造车”、苦苦摸索。
不过,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经过不断的努力攻坚,我们不仅逐步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而且还在多个领域里实现了反超。
“无人机蜂群”作战系统就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高新技术之一,近些年来,这项技术已经开始直追美国,和美国一起走在世界前列。
2015年,美国海军实现了5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
2016年11月,中国进行了第一个固定翼无人机飞行试验,以67架飞机的数量打破了美国的记录;
2017年1月,美军使用三架战斗机,在空中释放了103架“山鹑”微型无人机,组成一个可协调集群,在空中连续飞行了半个小时;
2017年6月,我国的119架小型固定翼无人机蜂群编队,成功演示了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
119架无人机集群,完成了多个高难度动作,中国再次打破了美国的记录,同时也创造了无人机集群飞行的世界记录!
更值得高兴的是,在2020年10月,中电科向外界宣布展开了一套陆空协同的固定翼无人机“蜂群”系统的试验工作。在这次试验中,中科电利用48联装发射机,将48架无人机投射上空,并圆满完成了精确编队、阵型转换、地面检查和精确打击的任务。
要知道,中电科试验的这套无人机“蜂群”系统,最多一次可以投射200架无人机,如果全部实现,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这次试验虽然是采用车载陆基释放,但是在试验取得成功以后,相信很快就可以在舰船、飞机等海空平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讲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很久前的一个报道,就是曾有外媒预测我们的歼-20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无人机蜂群”作战系统中的“蜂王”,因为它具备控制无人机的能力。
我们不妨展开想象一下,当未来有一天具有隐身功能的歼-20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快速释放出大量的无人机,并指挥控制它们作战,那将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
光是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4
未来“无人机蜂群”展望
之前无人机集群都是利用地面控制站来指挥控制每一架无人机,但是,无人机架次少还好说,一旦“无人机蜂群”达到一定的规模,操控人员的压力就会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现代化战争比拼的就是速度,所以,当规模扩大以后,所要考虑的可能不是增加操控人员,而是让无人机自主飞行和决策。
此前,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3—2038年无人系统发展路线图》就指出,无人系统需要重点发展自主控制与认知技术。
由此可见,随着无人机集群作战技术的发展,必将把控制权逐渐转移至飞行器,让无人机自主飞行、自动避让,甚至是自主攻击。
另外,还有可能给这些无人机配备上人脸识别技术,让其自主识别敌我,成为一个能够快速移动,并能实现精准打击的“战士”。如果有前方的“战友”牺牲,后面的无人机便会立刻自己做主,快速补上空缺,保持整体阵型稳定的同时,还要完成“战友”未完成的任务。
那些原来只有在好莱坞大片中才能看到的场景,或许很快就能在现实中实现。
另外,再往后无人机还有可能引入自杀式攻击方式,就是给无人机上面配备一种能够爆炸的弹头,让其进行自毁式攻击。试想一下,当不计其数的无人机“一窝蜂”地撞向航母等大型目标,并通过自爆的方式进行破坏时,所能产生的威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只是一种前景展望,虽然无人机设计的初衷是有效减少伤亡和降低战争成本,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技术门槛和研发成本,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机蜂群”战术依然是只有军事强国才能玩得转、玩得起。
结语:
总而言之,“无人机蜂群”作战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速发展的时代,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某项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半导体、自主系统等多种相关技术的交叉融合与综合运用。
近些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无人机蜂群”取得的成就,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
也正是基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的原因,美国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对中国进行打压。
然而,任其再怎么封锁都是无用的,我们必将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胜利,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到时候,那些游荡在西太平洋之上的美军航母,必将成为活靶子,永远失去威慑的效用。
对于“无人机蜂群”这种新型作战方式,不知您有什么看法呢?
相较于饱和式发射导弹,您是否觉得这种战术更适合对抗美军的航母呢?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