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漂 | 生活 | 感悟 | 学习 | 成长 | 用心码字,分享所见,所闻,所想,感谢全网读者信任与关注
文章来源:公众号 关胖侃财
“全域静止”的魔都并不平静,但是确实魔幻。
上海五里桥街道居民核酸“假阳”问题引发了争议。媒体报道:2022年5月5日,五里桥街道某小区发生了多起疑似“假阳”案例,均由中科润达实验室负责检验。这些核酸样本显示阳性结果,但当天的同步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
5月6日,在未知前一天检测结果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参加日常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数位“假阳性”居民当天被转运至方舱,进入方舱后,由专业医疗检测机构进行核酸复检,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
中科润达回应展开调查,监管部门宣布“绝不姑息”。最终结果如何,拭目以待。
“人在家中坐,羊从天上来”在身边已经多次发生,这不是什么秘密。向来振振有词的防疫专家们对此保持静默,这次的“假阳”事件明白地给出了另一种解释的方向。
这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疫情经济”的幽暗隧道。
01
“阳”比眼镜蛇更好
经济学有一个经典理论,叫“眼镜蛇效应”,源于真实事件。当年大英帝国殖民印度,发现当地眼镜蛇为患。一位大聪明想出来个妙计,给眼镜蛇开出了悬赏。交蛇发钱,童叟无欺。结果不是野生眼镜蛇被消灭了,而是印度人开始饲养眼镜蛇了。
“眼镜蛇效应”可以解释很多政策激励导致与结果相反的现象。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发明了一个成语叫“养寇自重”。你看,不但蛇可以养,“寇”也可以养,只要有足够的“激励”,还有什么不可以养呢?
相较之下,养蛇自重比养寇自的风险要小很多。蛇不会说话,不会背叛饲主,也鉴别不出到底是家养、野生。
“眼镜蛇效应”在道德上是无解的,“罔顾公共利益”的道德指责毫无意义,因为“公共利益”远远小于他们的私人利益,所以只要悬赏的激励继续,养蛇的行为也会继续。
英国殖民当局当然不愿意做“冤大头”,人家也会“绝不姑息”、杀一儆百。但是,这也没用。因为殖民当局的整体利益,和具体办事人员的利益也不一致。你越是“绝不姑息”,那些具体办事人员的权力含金量就越高,寻租就更容易。这个利益链又会延伸到监督人员,道理是一样的,监督人员有了姑息和不姑息的权力,同样有含金量,同样可供寻租……
当然,只要这个链条不断增加监督环节,增加“分赃成本”,迟早会让养蛇产业链无利可图。让一英镑的买蛇钱分给垂直监督体系上的一百个人,那么养蛇人也意兴阑珊了。从此,一英镑一条蛇,都是野外抓来的,就达到了消灭眼镜蛇的结果了。是不是很完美呢?
可是,这就成了花一英镑养蛇,再花了一千英镑养监督养蛇的。一条蛇一千零一英镑,还吃不准是家养的、野生的。大英帝国最后只能放弃,“蛇灾”也就结束了。
这对养蛇的、发放捕蛇津贴的、和监督发放捕蛇津贴的,都不是好消息。不管蛇灾是怎么结束的,意味着他们的利益也没了。
“眼镜蛇效应”中,病毒可能比蛇更理想,看不见摸不着,来无踪去无影,甚至不用花心思养。你说有就有,不容反驳——至少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机会反驳的。
02
纸面上的“公共利益”
“眼镜蛇效应”是无解的,这是人的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个别的、特殊的,其中叠加的部分被称之为“公共利益”,比如“养蛇利益链”中的每一个人也和普通人一样不愿意被毒蛇侵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公共利益”会压倒他们从养蛇中获得的个别利益。
“公共利益”是抽象的概念,个体利益才是具体的现实。基于“公共利益”想象的统一计划,都是纸上谈兵。
同样道理,也请大家打破对“公共服务”的想象。理论上讲,“公共服务”集中起来由一个“中立机构”供应,会更公平、更有效率。这是一种幻觉。现实中没有“中立机构”,因为每个机构、每个机构的每个部门、每个部门的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利益。无人中立,人们总是站在自己这一边。
这种集中供给的“公共服务”可以让名义价格看上去很低,但是实际成本很高。“一英镑一条蛇”的名义价格背后却是百倍、千倍的成本。而免费的,是最贵的。“免费”就意味着完全没有选择。
比如被封闭的小区获得的“物资供应”。劣质品、三无产品进入了一些社区的保供物资,引发了民怨。这些“免费”的物资真的不用埋单吗?埋单会按照其实际品质计价吗?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
那我们再来一遍“监管思维”,结果还是一英镑养蛇,再花一千英镑养监督养蛇的。
真实的经济核算只发生在市场个体中,“打包”的集中供给中是不存在的。没有真实的经济核算,总是更有利于一些个别的、特殊的利益群体,代价则是“公共利益”受损。
这些人也不会希望“蛇灾”结束。
03
防疫保供的特殊稀缺性
或许有人要说,“物资极大丰富”就会避免这种情形出现。姑且不说没有真实的经济核算,“物资极大丰富”能否实现。魔都的魔幻现实证明了,仓库里的物资丰富和你的餐桌无关。
5月11日,一段“上海孕妇买鸡蛋分邻居半夜被逼写保证书”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内容为一名孕妇花了30元钱买了30个鸡蛋,孕妇好心将鸡蛋分给邻居,并表示免费。可邻居们觉得过意不去,表示如果不要钱,就不要鸡蛋,孕妇无奈,按购入价一元一个收取费用。
不曾想被一个叫“火娃”的志愿者举报。火娃不仅和孕妇住在同一个小区,而且还是孕妇的邻居。事发当天夜里,火娃和另外一名所谓的防疫人员,两次敲孕妇家的房门,深更半夜地要求孕妇分给邻居们的鸡蛋全部收回,并要求孕妇写下保证书。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火娃自己也在卖鸡蛋,但是他卖的鸡蛋价格是40元钱30个鸡蛋。事后这位火娃出来“澄清”,当天小区处于静默管理期,不允许团购。自己也没卖鸡蛋,云云。
这位火娃的澄清可信与否,个人判断,不予置评。
不可否认的是,以防疫之名垄断物资供应、价格高于市场的所谓“正规团购”、“统一供应”,确实存在的。
高于市场的价格并不是因为物资不够丰富,一块钱一个鸡蛋有的是,但你只能买到一块三的。这三毛钱是垄断溢价,垄断渠道的方式就是以“防疫规定”排除竞争。
其实,这很荒唐。那些“正规团购”的物流是如何满足“防疫规定”的?为什么只有这些“正规团购”、“统一供应”才能满足“防疫规定”?讲到底,所谓“防疫规定”,是为了防疫的规定,还是为了排除竞争的规定?细思极恐,却也无可奈何。压倒一切,所以一切都会被压倒。
因此,“物资极大丰富”并不能消除稀缺性,借公共服务、公共利益之名制造稀缺性的办法要多少有多少,区区社区基层人员就能做到。市场做不到的,一点点权力就能做到。
阿里、京东的人,不会上门训斥你买了拼多多的便宜货,但是一个穿白衣服的“志愿者”就可以。
这几年我们一直高喊“反垄断”,却没有想过“垄断”究竟从何而来。防疫封控的极端条件,向我们揭示了真相——畸形膨胀的权力才是垄断的根源。
所以说,“丧事喜办”并不全然虚假,确实反映了一些特殊利益群体的真实心态。他们由衷地希望盛宴能够继续,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包装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要以为喊着“公共利益”的,真关心什么“公共利益”。
04
结语:让人欲罢不能的生意
随着静止时间的不断延长,“疫情特殊经济”将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牢固。
会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继续“特殊”。清不完的“羊”是“两脚羊”,还有永远稀缺的物资,这些都是“正常”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动作越来越夸张,都是应有之义。
总之,“防疫”是公共政策,却衍生出很多“生意”,让一些人欲罢不能
– End –
欢迎关注我
往期热文推荐:
1.双减之后,我更没时间生孩子了
2.以前中国足球9连冠被称中国铁军称霸亚洲,为什么现在却那么弱?
3.张桂梅:我拿命培养你走出大山,不过是清华教授眼里的“普通人”
4.上海辟谣的评论区,翻车太严重了
5.上海封闭报告 || 请问,居委会到底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