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2月15日电 (谢盼盼 沈馨卉 顾涔)“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近日,一封来自四川的感谢信送到了退休教师阎怡男和邹晓燕夫妻的手中。
阎怡男和邹晓燕,退休前是浙江万里学院的教师。自退休后,他们决定换种方式继续投身教育事业——到千里之外的偏远地区支教,今年是支教的第六个年头。
2021年,在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的牵线下,他俩决定到四川的昭觉县三岔河镇洒拉地坡乡上游小学支教。他们的教学任务是教二年级彝族小学生的语文和数学,还“捎带”负责德音体美劳等课程。
阎怡男和邹晓燕夫妻跟孩子们的合影。 受访者提供
“就这样,我们老两口的支教开始正式进入角色了。”邹晓燕轻描淡写地说道,但是真正的教学生活远没有他们说得那么轻松。
第一天上课,阎怡男和邹晓燕感到很新鲜,孩子们对他们也充满了新奇。
“孩子们的新鲜在于老头、老太太居然说话很好听,唱歌也很好听。我们的新鲜在于每一个名字都像是‘穿心而过’,冲击力极强但又记不住。吉洛日牛、吉格阿牛、吉克阿洛、沙马茨尔、特久一雄、阿巴华东等等。”阎怡男回忆起第一堂课的情景,还忍不住想笑。
可接下来,孩子们的表现给了阎怡男和邹晓燕一个“下马威”。
他俩发现,二年级的孩子们居然没有课堂意识,天真到上课时间满地跑、漫天吼。
两位老师决定创新教学方法:先从习惯养起,同时减少笔写作业的量,增加背诵的口头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就完成练习;对于上课迟到、纪律散漫的现象,他们给予轻罚,来晚的同学要比早到的同学多跑两圈……
就这样,孩子们渐渐培养了课堂习惯,也爱上了这对和蔼可亲的老教师。
每当放学铃声响起,“老师再见!”孩子们的告别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几乎要将他俩淹没。他俩被孩子们簇拥着推到学校门口,孩子们热烈地跟他们拥抱击掌。放学后,孩子们一个个走上蜿蜒的回家山路,但总有几位因为不舍又冲回他们的怀里告别,就这样反反复复,他们拉钩约定明天还会再见。
“阎老师!”“邹老师!”孩子们亲切地呼唤依旧不断,邹晓燕和阎怡男则挥舞着双臂予以回应。
每次支教结束,阎怡男和邹晓燕都要在支教的小学建一个图书室。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五个。
如今,邹晓燕和阎怡男被浙江省宁波市关工委评为“最美五老”志愿者,被浙江万里学院评为“最美万里退休人”。
他俩的支教故事被更多人知道后,亲朋好友们尽自己所能大力支持他们。
“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给社会献出爱心。”夫妻俩很是感慨。而这对夫妻教师的行为也在感化更多人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