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消灾避疫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郭海文 米佳鑫

编者按:对抗瘟疫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正如钱锺书所说,“旧俗于巫与医之兼收并用”,古人常常把避疫的医学卫生手段融入岁节祈福习俗之中,希望祛邪防病。这些习俗千百年来一直默默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从饮食到起居再到穿戴,处处蕴含着避疫智慧。

岁节习俗包含生产、娱乐、祭祀等诸多活动,体现古人对自然力量和祖先的崇拜,蕴含对美好生活尤其是一副健康体魄的渴望。但由于科技不发达,古人对抗疾病的思想落后、手段匮乏,经常将致病因素归咎于“鬼魅”,因此医学思想很难摆脱巫医并存的窠臼:古代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始终存在“巫医同源”的现象;民间百姓也会采取“腊夜持椒卧井傍,勿与人言,投于井中,除瘟疫”等带有方术性质的避疫方法。

古人认为,女子身体素质弱于男子,容易沾染“鬼邪”。再加上男女有别的传统思想,以及女医的边缘化,女性患者通常缺少优良的医疗救治,因此常常寄避疫希望于巫祝方法。岁节正是集中施展巫祝方法的时刻。

古时候的岁节避疫举措掺杂了许多巫术思想,并且未上升到政府推广层面,和现代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思想无法相比,但依旧产生了一些无心插柳的卫生效果,也为现代医疗避疫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佐证。时至今日,这些避疫举措在历史长河中磨掉了最初的意蕴。人们依旧会延续一些岁节习俗,尽管只是为了应景或图个好兆头。

端午安康消灾避疫

冬至饺子暖全身

人们对灾难的恐惧来自对自然的陌生,因此古人希望借助外力来减少这种恐惧感,摄入一些有养生作用的食物就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赤小豆在民间常被认为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祛病避疫、治疗赤白痢疾等。据专门记载中国古代女子生活的《奁(音lián)史》,“七月七日女子吞赤豆二七颗,竟年无病。”《齐民要术》记载:“正月七日,七月七日,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竟年无病。”

此外,古人避瘟还经常饮用度数不高的药酒。《奁史》记载:“汉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古人认为,将菊花入酒可以延年益寿。重阳节饮菊花酒,体现了古人期盼一生平安、灾祸不侵的愿望。

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根可以“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以菖蒲泡酒,可以起到驱疫、延年益寿的作用。唐人殷尧藩有诗云:“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可见,唐代人希望通过饮用菖蒲酒来达到生活的“升平”。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屠苏酒可以避疫气,让人远离瘟疫和伤寒,“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古时春节,长辈要享用小辈敬的屠苏酒,求得新年百病不侵、长寿吉祥。

春节和冬至时必吃的饺子,也与瘟病有些渊源。东汉建安初年,数九隆冬之时,瘟疫大流行,张仲景辞官为百姓治病。他注意到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便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架上大锅,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再将其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下锅煮熟,分给穷人。这种一大碗汤、两个“娇耳”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张仲景从冬至起天天舍药,直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安稳过了个年。从那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效仿张仲景包“娇耳”,又因叫着别嘴,人们后来改叫它“饺子”。

正月十六走百病

面对未知的病因,古人认为“或因其崇高神圣而不可侵犯,或由于神秘而产生敬畏,或由于不洁而加以避忌,或由于危险而必须防范”。因此在未暴发疫情时,人们非常注重防微杜渐。

相传,正月十六日晚百鬼不行、百病归尘,古人就将此夜出行视为祈福避疫的重要仪式。《奁史》记载:“正月灯市,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百病’,又曰:‘走仙桥’。”在北方,走百病又叫度百厄、游百病、散百病,而南方大多称走桥,岭南地区则称为采青、偷青等。

在现代人看来,走百病是一种节日娱乐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女子受传统的束缚,不被允许以娱乐为目的外出社交,闲暇时间往往枯燥单调。走百病让她们有了短暂的“解放”,发泄心中郁结之气,使压抑的心情得到一定程度的舒展,以便接下来的日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走百病是较为舒缓的锻炼方式,难得户外活动的女子能借此好好锻炼一下腰腿,舒筋活络,有益身体健康。与走百病类似的还有清明踏青和中秋“踏八步”习俗等。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古人会临水祓禊(音fú xì),人们或在水边欢饮游玩,或盥洗净身,冲刷疫气,以此强身健体。古人认为,过重的阴气有损健康,上巳节用草药沐浴能驱除体内阴邪之气。一些避疫药方也会以此命名,如《圣济总录》中提到的“祓除丸”。此外,正月时女子还会湔(音jiān)裙,即在水边清洗衣物,祈求平安度过劫难。不论是沐浴净身,还是清洗衣物,都是借助流水达到清洁的目的,可见,当时已有“清洁是抵御疾病的堤坝”的卫生意识。

端午艾草驱毒虫

女子岁节时难得走出闺门,少不了一番精心打扮,除追求外表美丽外,也蕴藏了避疫祛灾的特殊内涵。

端午节旧俗中,人们在手臂上系五彩缕(又称续命缕、百索丝等),防避病灾瘟疫,女子随身的驱邪香囊和符箓(音lù),也会用五色缕绑定。五个颜色代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中医里对应着五脏,因此五彩缕被赋予了医学的力量,寄托着人们祛病延年的美好希冀。

除了五彩缕,艾草也是端午节的重要角色。《岁时广记》记载:“端五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古人认为,虎可以震慑鬼邪,于是采艾草编制成虎形的饰品缀于钗头,用来祈祷消除瘟疫灾殃。佩戴在头上的艾虎深受女子喜爱,不仅衬托出面庞的美丽,还散发阵阵艾香,令人心旷神怡。农历五月天气渐热,空气潮湿,毒虫滋生,疫病随之增多,人们便将艾草挂于门上驱虫避邪。其实,艾草的药用历史十分悠久,东晋时期的《肘后备急方》曾提到,艾草是避疫良药;药王孙思邈认为,使用艾草“瘴疠(音zhàng lì)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明代《普济方》记载,用艾草等中药材熏蒸能治疗瘴疫。

古人还将五色缕与艾草结合,制成香囊,再加入雄黄、茱萸等香料,运用中药香气祛邪避疫。《神农本草经疏》认为:“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重阳节旧俗中,人们也会将茱萸缝制成香囊佩戴,以此消灾度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03 10:23:05
下一篇 2022-06-03 10:23:13

猜你喜欢

  • 专家称北京拥堵因打车太便宜应涨价

    近日,在网易新闻《C位观察》节目中,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北京主要是网约车带来的拥堵,私家车每天只上路2-3小时,而网约车每天上路8-12小时,网约车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是私家车的4…

    2023-04-12
  • 警方通报游客在长城城墙上刻字

    3月21日晚间,@八达岭长城 通报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城墙刻划的相关情况,原文如下—— 3月21日下午,有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被网友及相关媒体曝光。我处获悉此消息后,立…

    热门资讯 2023-03-23
  • 曼联0-4惨败 无缘下赛季欧冠

    目前,曼联15胜9平9负积54分,位居联赛第六 在英超积分榜上,热刺少赛一场领先红魔3分,阿森纳少赛2场和曼联积分相同,同时净胜球更占优势,曼联本周末还将直接和阿森纳交手。 英超第…

    2022-05-08
  • 天津一社区网格员被查

    昨(23)日,一条“据清风东丽消息,天津一社区网格员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的帖文以及截图在网上流传,引发普遍关注。有网友评价称“社区网格员算是‘最小苍蝇’了”。5月24日,上…

    2023-05-26
  • 农民工打110求助向震区捐款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5日20时30分,地震已造成46人死亡、16人失联、50余人受伤。截至6日凌晨,甘孜州、雅安市共临时避险转移安置5万余人…

    2022-09-13
  • 小米48亿元资金被印度没收_小米为何坚持印度市场

    在智能手机时代,中国厂商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小米、vivo、华为、OPPO等多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都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并且也在世界各国受到了不小的欢迎。 小米凭借着极致的…

    2023-06-14
  • 萌娃好友来做客门口停满车

    在《妈妈是超人》里面,在妈妈和宝宝相处之余,节目组为了增加萌娃间的互动性,会安排串门这个环节。在最新一期节目里,大麟子和妈妈邓莎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安迪家做客。 为了迎接大麟子的到来,…

    热门资讯 2023-05-06
  • 中美关系会否有根本性改变?中方回应

    本文由作者本人授权,“秦安战略”在今日头条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明人明察”,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佩洛西是否还要访问台湾,成为这几天世界最关注的一件事。 中新网7月…

    2022-08-03
  • 美前军官:北溪泄漏或是英美所为

    9月26日,“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随后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瑞典监测到有震感。次日,相关消息陆续传出,引发欧洲各国恐慌。美媒直言,此次“前所未有的”事故,让本就…

    2022-10-03
  • 北京昨日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

    7月19日0时至24时,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为7月18日诊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

    2022-08-0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