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英文国名“Turkey”,在英文中的也有“火鸡”的意思。美国的感恩节有食用火鸡的习惯,土耳其认为自己的国名和火鸡挂钩,影响了国家形象。
不仅如此,Turkey在英语中还衍生出“笨蛋、傻瓜”的含义。在中文里,土耳其也因此有了一个外号叫“土鸡”。
土耳其人无法忍受自己的国名被别人当作笑话来玩梗。2022年初,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签署公报,将英文国名拼写从Turkey改为Turkiye(土耳其语的拼写方式)。土耳其政府表示,将尽快向联合国注册新的英文名称。
▲土耳其官方旅游网站已改名
土耳其的英文国名“Turkey”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跟“火鸡”挂钩?
▲吃“turkey”成美国感恩节的仪式
一、“惹祸”的珍珠鸡
在现代土耳其语中,土耳其被写作Türkiye(突厥人之地)。土耳其的国名由Turk(突厥)一词演变而来,在突厥语中突厥意为“勇者”,土耳其人也自认为是突厥人的直系后裔。
公元前3世纪,匈奴人最早占据了蒙古高原。汉朝削弱匈奴后,公元2至5世纪,鲜卑和柔然先后占据了蒙古高原。同时期的中亚则分布着其他游牧国家,土耳其认为自己的历史和这些游牧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隋唐帝国的心头大患
公元6世纪,原臣属于柔然的突厥部落击败了柔然,在蒙古高原建立了突厥汗国。然而在隋唐的打击下,突厥汗国一分为二。
大批突厥人从中亚迁徙到西亚,迁入西亚的突厥各部皈依伊斯兰教,成为西亚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公元1299年,突厥分支乌古斯人的卡耶部落领袖——奥斯曼一世在小亚细亚半岛建立政权,即奥斯曼帝国。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延续千年的罗马帝国寿终正寝。吞并了巴尔干半岛后,奥斯曼帝国又对中欧发起了多轮入侵,帝国的军队成为欧洲基督教王国的梦魇。
▲奥斯曼一世
Turkey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Turcae转写而来,指代黑海沿岸的游牧民族。突厥民族与欧洲产生联系后,这个词开始被用到一系列突厥国家身上。
早在奥斯曼帝国建立前,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公元1453年,通用语言为希腊语)就曾将突厥人在西亚建立的另一个政权——塞尔柱帝国称为Tourkia。
▲塞尔柱帝国曾是西亚霸主
中世纪以来,欧洲人习惯把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地区称为“Turchia”或“Turquia”,意为突厥人之地、土耳其人之地,这些词在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1369年出版的《公爵夫人之书》中可以找到踪迹。
经过发展,最迟不晚于1719年,“土耳其”的英文拼写方式被固化为Turkey。相应的,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民族称为“Turks”(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常被叫做“土耳其帝国”。由于奥斯曼帝国是伊斯兰世界的核心,欧洲人也用“Turkey”来指代伊斯兰世界。
▲Turkey(土耳其)是欧洲给奥斯曼帝国起的“俗名”
奥斯曼帝国喜欢使用“Ottomans”(奥斯曼人)的叫法,“Turkey”的称谓并不流行。
虽然境内民族众多,但奥斯曼帝国更习惯以宗教为依据,粗略将臣民划分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两类。公元1517年,奥斯曼帝国击败了统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将统治范围扩张到北非。
▲曾经统治埃及周边的马穆鲁克王朝(红色)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北非通往欧洲的商路,许多物产必须经过奥斯曼帝国方可到达欧洲,这难免让欧洲人产生一种误解——奥斯曼帝国就是商品原产地,珍珠鸡就是众多误会中的一个。
▲珍珠鸡
珍珠鸡约有10个不同品种,大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其肉质较家养鸡来说更为干韧,脂肪含量少且富含蛋白质。
奥斯曼帝国征服北非后,珍珠鸡跟随非洲商人的脚步,穿越撒哈拉沙漠来到北非,在这里经由西亚的阿拉伯商人或希腊商人运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1878年前的奥斯曼帝国
作为庞大帝国的核心,伊斯坦布尔同时也是帝国的商业重镇。从16世纪起,在城内热闹的大巴扎(市场),人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珍珠鸡。这些原产非洲的禽类体格庞大,身上的羽毛点缀着点点色斑,在商品琳琅的大巴扎内亦十分显眼。
珍珠鸡来自遥远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这里并不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在奥斯曼帝国的英国商人还是把珍珠鸡称为“turkey cock”或“turkey coq”,即土耳其公鸡。
▲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首都
从16世纪开始,珍珠鸡随着海运商船,从北非港口来到了西欧,英法等国民众不会刻意探寻这些物种究竟是商人们从哪个部落收购的,英国民众也模仿商人,将珍珠鸡称为“土耳其公鸡”。
相较于图省事的英国人,法国、荷兰等国在命名上显得更为严谨。他们清楚奥斯曼帝国不是珍珠鸡原产地,但法荷等国的“精明”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们认为珍珠鸡来自遥远的印度,法语中的珍珠鸡被称为“Lepoulet indien”(印度鸡)。
正是由于英国人的“图省事”,原产非洲的珍珠鸡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土耳其制造”。这个误会越闹越大,随着欧洲殖民帝国的崛起,在英语的传播过程中,土耳其最终和火鸡绑定到了一起。
二、以土耳其之名
奥斯曼帝国控制中东、北非后,传统的商路被其控制。欧洲人在开辟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向外界传播基督教信仰的鼓动下,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492年,哥伦布虽然没有抵达他想去的东方,却让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美洲大陆。西葡英法等国先后展开了对美洲的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
1620年9月,一艘名为“五月花”的帆船搭载102名乘客从英国前往弗吉尼亚殖民地。由于船只偏离航线,五月花号被迫在今日美国的马萨诸塞州靠岸,这里的开发程度远不及弗吉尼亚。
为了活下去,人们决定在马萨诸塞建立一个新城镇,以启航地之名命名为新普利茅斯。
▲来到新大陆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邻近的印第安人向英国移民伸出了援手。他们送来了包括火鸡在内的各种食物,教给英国移民如何捕鱼、盖房。
1621年秋,新普利茅斯迎来大丰收。为了表示感激,英国移民邀请印第安人共同庆祝,印第安首领马萨索率族人赴宴,人们载歌载舞共庆3天,这便是感恩节的雏形。
▲感谢印第安人
实际上,新普利茅斯首批移民的日记中压根没有这段狂欢的记载。倒是1637年担任马萨诸塞总督的约翰·温斯罗普发动了对印第安部落的战争,在杀死数百名佩科特人之后,温斯罗普向英国移民宣布“这一天应该为感恩日,感谢上帝,我们征服了佩科特人”。
感恩节的起源并不如传说般美好,但火鸡确实是英国移民与印第安人的交往中获得的。欧洲殖民者到来前,印第安人已有上百年饲养火鸡的历史。
▲温斯罗普
在英国移民看来火鸡和珍珠鸡就是同一个物种。肥大的身体、色彩斑斓的头部,土耳其公鸡之名被安到了火鸡身上。此后又产生了turkey fowl(土耳其禽、土耳其鸡)的名称。
火鸡肉质肥美,很快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物。火鸡的名称也随之简化,用以表明属性的fowl(禽类)被省略,仅保留“原产地”名称(哪怕火鸡跟土耳其半点关系都没有)。
“Turkey”就成了火鸡的正式名称,两者除首字母大小写不同,再无任何区别。
▲火鸡(左)与珍珠鸡(右)
英语中的Turkey名称从珍珠鸡换到了火鸡身上,法语中的“印度鸡”之名亦是如此。
除法国外,波兰语、希伯来语、加泰罗尼亚语等语言也把火鸡称为“印度鸡”。
地理大发现后,火鸡跟随着商贸活动也出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市场上。奥斯曼人知道这种鸡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学习法国人将火鸡称为“hindi”(印度鸡)。而印度由于在近代被英国统治,在地方语言中,大都像英语一样称火鸡为“土耳其鸡”。
▲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这个故事有点类似于中国人口中的荷兰豆在荷兰人嘴里就变成了中国豆,语言的魅力与乐趣就蕴含其中。
剖开问题看本质,原产北美的火鸡在印第安人口中有众多名字,意思大都是“大鸟”。但印第安人没有话语权,倒是英国和日后崛起的美国,凭借着殖民扩张和文化输出将“turkey”的名字传播四海。
▲英国海军实力强劲
三、我们不是“土鸡”
几乎每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国名与其他事物重名也并不奇怪。“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但很少会有人用瓷器去类比中国。
然而,火鸡作为北美感恩节的必备食物,不仅档次有点过于普通,还代表着被人类“蚕食”的意思,无法体现奥斯曼帝国的“威武之感”。
进入18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对象。与此同时,北美殖民地人民掀起了独立战争,英国被迫于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感恩节
1800年后,火鸡逐渐成为感恩节上的固定菜式。1863年,林肯总统把感恩节的日期确定在11月的最后一个周四。火鸡在英语中的叫法固化为turkey,由于火鸡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不太聪明,turkey又引申出“笨蛋,草包”。
英国正在全球开拓殖民地,美国的国力也蒸蒸日上。伴随着英语的传播,turkey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人们大都是通过火鸡认识了这个词,而词的本意“土耳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地球另一端的奥斯曼帝国也确实是江河日下,成为饱受列强欺侮的“草包”。
▲俄国入侵奥斯曼帝国
到19世纪末,奥地利和俄国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土地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英法意三国瓜分了奥斯曼帝国的北非领地,虚弱的奥斯曼帝国真的沦为了列强餐刀前的火鸡肉。
随着西方在奥斯曼帝国的影响日益加深,西方人把“Turkey”等同于“Ottoman”(奥斯曼)的做法也影响到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开始接受Turkey一词。
但直到19世纪末,“Turkey”仍没有现代民族或国家的含义。在奥斯曼帝国,“Turkey”带有一定贬义,通常指高原山区的农民。
上流社会仍自称“Ottomans”(奥斯曼人)。欧洲人和奥斯曼人口中的“Turkish”(土耳其人)指的并不是同一群人。
▲帝国的臣民
列强的瓜分狂潮让奥斯曼帝国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亚兴起了一股“泛突厥”思潮,鼓吹突厥语民族的联合以及奥斯曼帝国在其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带动突厥语民族自强,Turkey开始成为突厥民族的代称。
这与当时的另一股思潮“奥斯曼主义”(振兴奥斯曼帝国,凸显奥斯曼身份)相碰撞,Ottoman(奥斯曼)、Turkey(土耳其)、Islam(伊斯兰)共同构成了帝国的身份认同。
1914年,奥斯曼帝国孤注一掷,在与德奥等国结盟的背景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同盟国集团在一战中战败,奥斯曼帝国被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色佛尔条约》。
奥斯曼帝国控制的阿拉伯人聚居区被割让给英法等国,甚至主体民族土耳其人居住的小亚细亚半岛西部地区也要割让给希腊。
▲危亡之秋
奥斯曼帝国滑落到亡国的边缘,以凯末尔为首的青年军官组织反抗斗争。凯末尔表示“要维护奥斯曼民族的独立”。
战争过程中,奥斯曼帝国境内产生了以“土耳其”指代国家的风潮。政府官员埃米尔·帕夏就反对使用土耳其来称呼国家或民族。
他表示“我们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建立了哈里发制度……我们不仅仅是以土耳其人的名义聚集在这里。说穆斯林甚至是奥斯曼人都要比说土耳其人更为合适。在我们的故乡,有高加索人、车臣人、库尔德人和其他穆斯林。使用土耳其称谓将使(这些群体)被排除在外。”
▲帝国末代苏丹
经过2年多的殊死战斗,凯末尔击溃了以希腊为首的侵略军,与西方国家重新与签订了较为公平的《洛桑条约》,原奥斯曼帝国的核心领土得以保留,土耳其人成为合格新国家的绝对主体民族。战争胜利后,奥斯曼帝国苏丹被驱逐,帝国在1922年宣告终结。
为了和奥斯曼帝国做彻底的切割,打破延续数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凯末尔开启了世俗化改革,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他力排众议将“土耳其”定为新国家的国名。“土耳其”从概念模糊的政治术语变成了国家之名,但仍以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拉伯式文字书写。
▲被尊为土耳其国父的凯末尔
世俗化改革中,土耳其学习西方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体,拉丁字母取代了原有的阿拉伯式书写系统,Türkiye(土耳其语中的“土耳其”)成为国名新的书写方式。
崭新的土耳其成立后,从20世纪到21世纪,土耳其已发展成为西亚的重要国家。截至2020年,该国GDP总量72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9位,西亚第1位。超过60万的常备军让土耳其在兵力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北约国家。
不过,随着近些年土耳其的经济情况停滞不前,导致民族主义开始抬头。特别是2014年土耳其现任总统埃尔多安就任总统以来,宗教势力的加强也让外界担心土耳其会产生“逆世俗化”浪潮。
此外,土耳其也积极介入周边地区事务。国力增强的背景下,许多土耳其人表达出对国名英文拼写方式的不满。国名怎么能和餐桌上的食物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名字还时不时被世人拿来调侃一番,严肃的国家名称实在不应该被当作玩梗的对象。
▲土军进入叙利亚
2021年,土耳其启动了英文国名调整行动。2022年1月,埃尔多安签署法令,将土耳其国名的英文拼写由Turkey改为Turkiye(Türkiye)。土耳其还不惜成本在社交网络和电视传媒上发动名为“HelloTürkiye”的宣传公关。
▲正名活动
除了在国内通过有关决议,更改国名的英文拼写还需得到国际社会的配合。土耳其官方表示将向联合国发出申请,推动国际社会尽快接受新英文名。
更改外文译名有许多先例,分析其原因大都是为了抹除殖民印记(如象牙海岸改为科特迪瓦);促进民族团结(如缅甸将带有大缅族色彩的Burma改为可指代全体民族的Myanmar);符合民族语言发音(如韩国将汉城改为首尔)。
但像土耳其这样,改名是因为名字与禽类捆绑在一起的,却是全球独一份。
不过,现代土耳其语也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所谓更改英文国名,只不过是把土耳其语的拼写方式移植到英语。英语中的“Turkey”和土耳其语中的“Türkiye”实际上听起来几乎没有区别,口语中难以区分。也让人怀疑改名实际上达不到效果。
在一些人看来,土耳其更改英文国家更多的是服务政治。目前,土耳其经济不景气,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国内通胀大幅上升,土耳其国内反对派就批评埃尔多安在“作秀”,职责他利用改国名挑动民族情绪去分化国人对经济下行的注意力,转移对其执政不力的指责。
▲在土耳其,钱越来越不值钱
支持者则认为给Türkiye正名是土耳其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他们称赞政府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土耳其的文化和价值观。毕竟跟“火鸡”同名有损国家形象,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名应得到尊重。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