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邮票、烟标、酒标、火花)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
“白云山”烟标
烟标不仅是一种图案设计,而且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以及宗教、风俗等知识的综合反映。简言之,一张小小的烟标不仅是一种商品的包装,也融汇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山卷烟厂出品的“红杏”烟标(局部)
命名由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还管烟标叫“烟盒子、烟壳子”,叠成三角形叫“撇撇”、叠成锁状叫“分子”等等,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直到1985年元旦,全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市成立,著名烟标收藏家余晋麟先生(已故)提议将烟盒子改称为“烟标”。他认为,这样能准确地反映出包装形式和商标标识的属性,也为其以后登上收藏大雅之堂作好准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湖南常德卷烟厂出品的“对虾”烟标(局部)
余晋麟先生的提法得到了全国烟标界收藏爱好者一致的同意,并从此影响带动起一批又一批烟标收藏爱好者。
发展历程
山西太原卷烟厂出品的“双头凤”
烟标虽小但价值不容小觑,因为它记载了香烟的发展历史。作为卷烟的第一张面孔,百年间,烟标在其不断扩展和深化实用价值的同时,留下了一路走来的印记,也深刻反映出时代特色。
“品海”烟标
中国第一支香烟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出现在上海,由美国人菲利克携带来华零售,品牌有“品海”、“老车”两种,售价每支3文。次年,“纸烟”正式作为一种商品输入中国。
英美烟草公司旧址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外合资的“北洋烟草公司”在天津开业。随后,美国烟草大王杜克家族的“英美烟草公司”也开始在中国销售卷烟,觅地种植烟草。
南洋烟草公司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这是中国烟草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日本华侨简照南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中国人第一款击败洋烟的香烟制造出现。
大公鸡70S三无烟标(国营武汉卷烟厂出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烟草产品主要以烟丝和70S平装卷烟为主,烟丝包装由手工完成,商标为方形小标。卷烟设备多为半自动简易型平装卷烟机和简易型半自动直包包装机,小包商标纸的一头有一条约一厘米长的撕口,这是直包包装时分开烟标的分烟针留下的。
50年代红塔烟标 国营哈尔滨卷烟厂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使用新中国平装卷烟机,条装都是由手工完成,条装商标贴在两侧的封口上。当时商标图案设计简单,套色少,印刷粗糙;小包内防潮使用简单的防潮纸,保质期短。
烟标上以“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标注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国烟草行业实行“大联合”,所有卷烟产品都以“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标注,厂名印刷在封签上或商标的侧面上。
“文化大革命”时期,卷烟品牌很多都加上了“文革”题材,“一片红”标相继出现,很多都成为当今人们追求的珍品,特别是成套的“语录”标更加珍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小包包装由直式包装改为横式包装(从烟标的外形及旧烟标上的折痕方向上可以分清,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平标”和“横标”)。
写明“过滤嘴香烟”的烟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烟标的生产厂标上已有了联营、经销、监制、地方性的集团公司及厂名前加注的省名、国名等。而且在此以后的烟草生产上,开始普遍使用过滤嘴香烟。
1986年,我国烟草行业要求在烟标上注明焦油量。
烟标上注有“吸烟有害健康”字样的警句
1990年,由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规定在烟标上标注“吸烟有害健康”字样的警句标注开始出现,并于1991年从法律上进行了规定。
1991年正式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后,烟草行业规定从1992年起凡出口卷烟及省以上优质卷烟,其商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
烟标上注明了一氧化碳量
2003年卷烟工业企业由184家减少到了84家,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增强。2005年后,国家又要求烟标上要注明一氧化碳量,使得吸烟者能够了解香烟的质量情况。
烟标收藏
上世纪80年代成都卷烟厂出品的“五牛”烟标(局部),该烟标主版画面为唐代书画名家韩滉的传世名作《五牛图
近年来,烟标已逐渐成为民间收藏的宠儿,不少精品烟标也因为存世量稀少受到市场的追捧。烟标种类众多,如何判断一枚烟标是否有价值呢?一般可以从稀有度、史料价值、艺术性及知识性等四个维度来判断。从收藏的角度讲,历史久远的东西和存世量少的东西为稀罕之物。
“金陵十二钗”套标
当烟标收藏到一定数量时,整理存放就变得很关键,一般是将烟标分类、分专题进行存放整理。如把植物、动物、人物、风景、套标、语录标等同一规格同一主题品种放到一起,这样很整齐漂亮, 也便于欣赏。平面烟标一般放入A4文件夹里保存(要那种内部有塑料膜可以放A4纸的,一般一页正反2面各放2枚烟标);硬烟盒没有拆的3D标,一般放入抽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