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致了,仿佛我置身在这座宫殿里。这不仅是件艺术品,它简直是手工艺的奇迹!”2月10日,英国记者詹姆斯·格雷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连连发出赞叹。这位记者眼前的奇迹就是江西12人团队用半年时间精心打造的“样式雷”——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模型摆放在主媒体中心二层中心位置,备受中外媒体人员、持权转播商、冬奥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的关注。合影留念、录制视频、以模型为背景报道冬奥新闻,大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江西“样式雷”模型的喜爱。
▲江西“样式雷” 惊艳冬奥的美。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李征
模型整体结构完全以原建筑物为准,以1:25的比例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精心制作,直径3.6米,高1.5米,各部件严丝合缝却又拆装自如,工艺考究一丝不苟,每一细微之处的制作都十分精巧。这件木结构模型,再现了祈年殿的古风原貌。媒体中心中外记者及其他工作人员近距离欣赏这件古建筑模型,感叹中国艺术之美。
▲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被摆放在主媒体中心的显眼处。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李征
日本记者野泽俊介在模型前驻足了很久,细细观摩这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日本许多木结构建筑都受到中国古建筑影响,能近距离观看到这件展品,非常幸运。中国工匠纯手工制作的作品了不起。”野泽俊介竖起了大拇指。当得知作品出自江西“样式雷”传承人之手,野泽俊介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江西走走。
▲江西“样式雷”木质模型吸引冬奥会志愿者拍照。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李征
江西“样式雷”模型俨然成为闭环内主媒体中心的“网红”。湖北楚天都市报记者林楚晗用手机认真拍摄模型的每一处细节。“缩小型版的祈年殿制作非常精美。”林楚晗表示,这里是主媒体中心的“C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记者都能通过展品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江西艺术作品传播中国文化点赞。
▲精妙还原天坛祈年殿的每一处细节。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李征
“这件作品非常吸引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清华大学志愿者王淳璐对模型精湛的工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主媒体中心窗外景色动人,可以欣赏到中国科学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很多记者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这样既能拍到纯手工制作的祈年殿模型,又能拍到北京的城市建筑,是展示冬奥会的又一个窗口,我也非常喜欢来这里。”
▲冬奥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李征
江西“样式雷”惊艳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作品主创人员江西样式雷古建筑技艺传承人段齐臣感到十分激动。“中华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历史悠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多年来我在世界范围宣传中国古建文化,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艺术之美,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段齐臣表示,江西“样式雷”祈年殿木结构模型能够入藏北京冬奥会,是对江西传统手工艺人的莫大鼓励,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样式雷”、宣传“样式雷”,弘扬中国古建筑文化。
据了解,江西“样式雷”是由雕刻艺人、样式雷古建筑技艺传承者段齐臣及其团队,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精心打造而成的“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
细到1毫米的硝子,2万余个斗拱,纯手工雕琢,全部采用榫卯结构。一榫一卯接合紧密,梁樟门窗一应俱全,整合结构按照祈年殿的1:25比例制作,采用进口的金丝柚木拼制而成,粗算大概有2万个左右的配件,整个重量大概在500斤左右,如此精准而细腻的工程,堪称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木作技艺,让中外记者近距离感受中国古建筑的伟大创举。
天坛祈年殿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主体建筑,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典范。其建筑格局的布置及建筑构造的设计理念、纹饰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成为国人的文化自信。
1964年出生的段齐臣原籍南昌。1984年来到余江木雕厂学艺,由于技术进步神速,很快便成为技术骨干。之后赴日本学习木雕技艺,古建筑修缮。回国后从事国内古建筑工程,2016年其工厂搬至余江,并在余江成立鹰潭市鸿臣工艺品有限公司。
余江素有“雕刻之乡”的美誉,江西“样式雷——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仅仅是余江传统木作技艺作品的其中表现之一。余江福佑雕刻、家居雕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样式雷——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这次在北京冬奥会新闻中心展出,标志着余江雕刻走进古建市场掀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