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喂,120吗?我这里有一个家属昏倒了,现在叫不应,嘴巴发紫……”国庆假期前夕,一场现实版的《保持通话》在杭州大浒东苑上演。
一名60岁男子突然在家中昏迷倒地,呼之不能应,口唇逐渐发紫,家属立即拨打120电话,在调度员的指导下,家属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展开。
心脏骤停后,120调度员指导女婿做心肺复苏
项老伯是名在浙江金华退休的老人,几年前他随子女来杭定居。发病前一天,项老伯出现了胸闷症状,休息后症状就缓解了,因为怕打扰孩子,就没有引起重视。第二天傍晚时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项老伯突然感觉到一阵胸闷,随即歪倒在沙发上,并出现了意识障碍、呼之不能应、口唇发绀……女儿女婿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热线。
“你好,这边是120急救热线!”
“麻烦赶紧来大浒东苑,救救我爸,请你赶紧来呀!”
“你先别急,先把你父亲搬到平坦的地方,再看一下你爸爸还有没有呼吸,有没有胸廓起伏?”
“好像没有呼吸了,嘴唇发青,怎么大声叫都没有反应!怎么办呀?”
听到家属的描述,120调度员意识到患者可能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黄金的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每拖延1分钟,生存率就会下降10%。在调度了距离现场最近的救护车后,调度员没有挂断电话,而是继续指导呼救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你现在仔细听好,我现在教你怎么做胸外按压,先让他平躺在地上,把一只手的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的正中间,把你的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这只手的手背上,快速按压胸部每秒钟至少两次,向下按压五厘米,两次按压之间要让他的胸部完全回弹,好,现在开始,不要着急,救护车马上就到了,坚持做……”
女婿马先生按照调度员的指导,一边为项老伯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将信息传达到催促高速前进的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5分钟后,急救车到达现场,急救医生接力实施心肺复苏,在转运途中进行反复除颤。很快,项大伯被送进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团队已经得到消息,并做好了抢救准备。
心梗和消化道出血接连来袭
项老伯被送入杭师大附院急诊科后被诊断为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随即被转移到导管室,心内科医生到位,急诊行冠脉造影打通闭塞血管并置入2枚支架。项老伯的心率和血压逐渐恢复,并被送至ICU(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及治疗。
ICU团队制定了严密的监护、治疗及护理对策,主任林乐清每天和当班医生讨论项老伯病情重点。所幸,昏迷4天后,项老伯逐渐清醒。
不料,很快另一项致命威胁来袭:消化道大出血!项老伯出现了呕血、黑便,血压下降,心跳过速,病情来势凶猛。ICU团队一边联系血库紧急调发输血及止血,一边联系胃镜室急诊在床边进行胃镜下止血……最终,项老伯再次转危为安,并在林乐清团队指导下开始康复训练。
国庆前夕,恢复良好的项老伯已出院回家,看着康复后的岳父,女婿马先生拍下了视频并发给林乐清团队,表达感谢。
“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自救,4到6分钟后就会对其脑部和体内重要器官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家属在第一时间内所进行的自救式心肺复苏,为我们后续的救援争取了一定时间,保证了患者心脏的泵血量,为后续抢救起到关键作用。”林乐清感慨地说,“术后,患者的情况也是一波三折,家属的信任、患者的配合、医务人员的努力都是打赢这场硬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要为在家施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女婿点个大大的赞!”
突发心脏骤停,双手是最好的急救工具
心脏骤停,医学上又称猝死,抢救成功率非常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而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而言,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林乐清解释,脑死亡与心脏死亡都有时间,医生通常要争取的叫“黄金三分钟”。此时双手就是最好的急救工具。患者身边人可以拨通120电话,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按压。如果家中有成年男士,可以在按压前,配合一次用力的叩击,这对由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患者效果会更好。
“拳头紧握,在胸骨,按压时也是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高度基本30到50厘米,用力砸下去,这个力量基本上应该在2到3公斤的力度,就可以把他的室颤部分中止。”
他还指出,其实不仅是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所有急救患者都在与死神赛跑,要争分夺秒,很多时候是因为家属的慌乱而导致患者失去了脑死亡和心脏死亡之间的“黄金三分钟”。因此,在拨通120电话后,一定要尽量保持冷静地向调度员说明患者症状以及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同时根据调度员的电话指导,相互配合。在120派出救护车的同时,调度员会通过电话给予患者家属相应的指导,家属一定要保持冷静,听清楚调度员说出的每一条指令,同时要将实时信息反馈给调度员,共同努力,才能把患者从死神身边抢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