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盗窃及蓄意破坏措施
(1)建立警企联动机制,与公安部门联合成立“电力警务联络室”,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全力打击盗窃、破坏电缆等违法行为。
(2)健全群众护线网络。依靠和发动群众提供破案线索,向群众公布微信、95598供电服务等相关举报平台、举报奖励办法,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保护输电线路的积极性。对举报、制止、抓获破坏盗窃电缆犯罪分子的人员和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群众保护输电线路的积极性。
(3)对盗窃频繁区域,加大巡视力度,缩短巡视周期,除保证正常巡视外,安排盗窃高发区域开展特殊巡视,见下图。
图 对盗窃高发区域开展特巡
(4)电缆通道上方按照要求设置警示标识(见下图),防止违章开挖。电缆隧道、沟道井盖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见下图),防止人员非法进入。
图 电缆通道警示标示
图防盗报警式电缆井盖
(5)针对接地箱、回流缆被盗问题,装设防盗、防撞接地箱防护围栏。
(6)安装智能防盗接地箱。智能接地箱具备开门报警功能,如果箱门被打开或撬开,接地箱内报警装置立即发出报警声,利用监控软件显示报警信息,同时自动拨打事先设置好的接警电话,见下图。
图智能防盗接地箱(系统构架)
图智能防盗接地箱(现场实物)
图智能防盗接地箱(报警信息)
(7)用高压单芯回流缆在线防盗监测系统,利用源信一体的通讯技术为系统提供可靠的通讯通道,整合非闭合互感取电技术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当接收端信号发生异常,立即上传报警信号到电缆监测平台,并显示报警电缆位置信息和类型,同时短信通知相关责任人,立即到现场处理,见下图。
图 高压单芯回流缆在线防盗监测系统示意图
图 高压单芯回流缆在线防盗监测系统现场安装图
图 高压单芯回流缆在线防盗监测系统后台显示图
2、防止施工(机械)破坏措施
(1)加强大型机械施工点的巡视力度,结合施工情况,缩短巡视周期,在系统处于特殊运行方式及重点节假日保供电期间,开展施工点特巡,时刻了解施工变化。
(2)对于大型机械使用频繁隐患风险等级高的施工点,设立专人驻守监护,实时了解施工现场进度,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情况,现场驻守人员及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在电缆线路运行人员巡视空档期内,有效保障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见下图。
图 专人驻守监护
(3)加强与市政建设部门的信息沟通,密切关注电缆通道周边各类施工情况。
(4)悬挂、黏贴施工点警示牌。为加强施工点防外力破坏管控,除在电缆路径上安装必要的标识牌、标识桩、标识砖标识电缆路径外,还应悬挂、安装必要的警示标识。
(5)在电缆线路通道保护区两侧边界设置防撞墩,防止重型施工车辆进入电缆保护区内,对电缆通道造成破坏,见下图。
图 施工点电缆工井防护墩
(6)针对非开挖拖拉管隐蔽性强、探测定位困难,利用惯性陀螺仪定位、示踪线电磁法、地质雷达、水冲洗法探测技术,对不同环境下的非开挖电缆路径进行探测,为现场安全交底及管控提供技术支持,见下图。
图5-47 电缆非开挖管线“四维度”信息
(7)利用物探技术、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造数字化电缆管线系统,实现地下电缆线路清晰定位,为施工点安全交底、方案审查提供有效技术指导,见下图。
图 数字化电缆管线系统系统图
图 数字化电缆管线系统(其中一条线路)
图 数字化电缆管线系统(线路工井展示)
图 数字化电缆管线系统(工井属性信息)
3、防止火灾措施
(1)加强电缆通道巡视维护,对电缆通道的易燃易爆及时安排清理。在寒冷恶劣天气时,对天桥下、院墙角落等流浪人群易逗留的避风区段进行重点巡视,制止电缆沟上烤火取暖危险行为。
(2)加强易燃易爆管道穿越施工管控,针对于电缆通道平行、交叉敷设管线施工,电缆运行人员加强现场管控,防止施工管线不满足最小净距要求。
(3)在隧道内设置防火隔段(见下图)或在电缆本体涂刷防火涂料、缠绕防火包带,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电缆防火区内,以缩小火灾范围。
图 隧道内设置防火隔断
(4) 隧道内安装防火综合监控自动报警装置、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见下图),实现隧道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
图 隧道内部灭火气溶胶
(5)采用可开闭式防火隔槽和新型灭火装置为隧道内接头区域设置防火外套。对隧道电缆中间接头区域采取防火隔板搭建可开闭式防火隔槽(见下图),同时在防火隔槽内装设低温洁净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该装置通过释放环保型热气溶胶气体,自动探测热源、隔绝热源,不影响空气中氧气含量,无残留物,具有灭火高效、不复燃、安全稳定、环保无毒等特点,适用于电力设备灭火。
图隧道内接头区域设置防火隔槽
(6)建立综合管线管理平台。协同市政管线,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和管线施工统一审批制度,了解管线施工信息,加强新建管线施工过程中统一管理,确保各管线施工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7)加强新建电缆规划审查。对新建电缆工程,前期规划过程,完善前期其他管线收资工作,避免将新建电缆规划区域安全区内有易燃易爆管线情况。
4、防止塌方破坏措施
(1)加强通道附近大型深挖施工现场的巡视,结合周期性巡视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调整巡视周期。台风大雨易引发塌方天气情况、系统处于特殊运行方式及重点节假日保供电期间,开展特殊巡视,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见下图。
图 对施工区域进行特巡
(2)对于施工周期长、区域大的电缆通道的大型深挖施工点,设立24小时驻守人员,时刻了解施工现场进度,对于可能引发塌方点,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情况,现场驻守人员及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在电缆线路运行人员巡视空档期内,有效保障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见下图。
图 设立24小时驻守人员(驻守集装箱)
图设立24小时驻守人员(驻守人员现场工作)
(3)加强电缆通道附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审批管控,对于电缆线路周围的深基坑开挖施工,要求制定完善的防塌方维护方案,并邀请结构及电力专家召开方案审查会议。
(4)加强电缆通道附近地铁、隧道等施工点管控,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电缆通道沉降观测并定期向电力部门反馈,防止发生地质塌陷,见下图。
图隧道沉降观测
(5)完善新建电缆规划审查流程。对新建电缆工程,前期规划过程完善前期其他管线收资工作,避免新建电缆规划区域安全区内有自来水、污水管线,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6)针对塌方破坏面积大、破坏严重,抢修困难特点,根据电缆运行人员居住位置,将城市电缆网进行网格化划分,一方面利用运行人员生活、休闲时间,及时发现制止外力破坏,另一方面,故障发生时保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见下图。
图网格化应急抢修图
5、防止水底电缆船舶锚损措施
(1)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报警监控,在监控中心电子海图上设置水底电缆保护报警区域,对进入报警区域停留或疑似锚泊的AIS船舶进行报警提示并自动记录航行轨迹,及时制止船舶抛锚,见下图。
图 水底电缆AIS综合监控报警系统
(2)雷达监控,利用雷达信号识别水底电缆保护区船舶,实现24小时对保护区内过往船舶跟踪,防止船舶抛锚,见下图。
图水底电缆雷达监控系统
(3)远程视频监控,采用高清流媒体视频监控实现对水底电缆保护区内船舶实时、真实和直观的联动跟踪,见下图。
图水底电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4)应力监测,利用光纤应变原理,实时监测水底电缆应力信息,分析电缆因局部外力影响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准确地反映出外力引起的电缆锚损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应急处置,见下图。
图 水底电缆应力监测系统
(5)利用远程语音警告系统预先录制警告语音,平时播放水底电缆保护宣传知识,应急情况能实现在监控中心远程对现场进行喊话、警告等。
(6)从内外两方面建立了水底电缆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内部建立水底电缆违章泊锚应急处置流程,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有序、快速处理 ;外部与公安、海事等水上执法单位签订《水底电缆协管协议》,发生无法独立解决事件时在水上执法部门的协助下进行解决、处理。
(7)建设水底电缆防外破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和水底电缆状态监测中心,对水底电缆运行状态进行24h多方位、全天候、远程化、可视化监控,并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见下图。
图水底电缆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监测中心)
图 水底电缆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平台架构模型)
(8)完善水底电缆管理规定、运行规程、验收规范等规章制度。
(9)水底电缆警示标识,在水底电缆保护区岸基边界设置具有同步夜闪功能的警示标识,警示过往船舶不能在电缆保护区内违章锚泊。
(10)海缆施工完成后将海缆路由报海事部门,由海事部门在航海图上发布海缆路由、航行通告及保护区范围公告,见下图。
图航行通告
图 水底电缆保护区图示
(11)对水底电缆进行深埋处理,即用水下挖钩、切割机等机械设备在海底开挖所需的深沟,将电缆敷设后再填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