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安徽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称,4月22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对此,合肥市有关方面决定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他们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立即按此要求严格执行。今后无论哪家检测机构,如有类似情形,一律照此处理。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尤其是突发疫情时快速核酸检测、准确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的重要性有多大,不言而喻。核酸检测不是常态化防疫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却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地方等进一步采取科学有效应对措施防疫的关键和重要依据。
检测机构超能力接受核酸检测、严重超时才出具核检结果,甚至出具“假阳性”报告,其不仅降低了普通公众以及地方对个别核酸检测机构的信任度,更可能因为谎报,无法及时总览认清疫情,导致病毒扩散或不必要的防控升级,造成错过最佳防疫时机或有限资源浪费,伤害疫情防控大局。所以,面对此类事件绝不轻纵,当地对其做出解除合作,列入地方以后核酸检测资格“黑名单”,无疑非常及时和必要。
事实上,像这样由于核酸检测出具“假报告”,并引发舆论的,这不是第一次。比如去年1月第三方机构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河北隆尧县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在未检测完毕情况下先向当地卫健部门谎报全部阴性,两日后又报告有阳性样本,对当地防疫造成很大被动和损失,公安机关对涉事机构业务代表翟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今年元月份,河南一核酸检测机构被指造假,当地网友反应未检测却收到阴性结果,相关核酸检测机构负责人因造成新冠传播被立案调查。这些在当时都引发巨大舆论挞伐。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问题是,既然有这么明确的法律规定,又有深刻教训的前车之鉴,此次合肥为何再次发生此类造假现象呢?这值得我们多问深问几个为什么!
据有关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106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过去3年多中国核酸检测市场的增速在18%-19%,中国核酸检测市场增长速度领跑全球。正是看到这一市场蓝海需求的急速膨胀,大量经营者纷纷进入。截止今年初,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4000家新冠核酸检测机构进入该市场。但这一市场如何精细管理,比如进入后检测能力如何核定等,尽管国家有关方面赋权地方卫健部门进行抽查、监督管理等,但就现实看,地方的监管力度、监管手段还存在很大不足,致使一些核酸检测机构违法违规却几无代价。比如在此之前,全国近查处过两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实际处理也不是很重。这也就是此次合肥通报的两家核酸检测机构在利益驱使下,能够随意超能力接活,但却不能按时出具检测报告,甚至不惜出具假报告糊弄的原因所在。
谨防核酸检测机构造假成防疫破口。这就要求,对于核酸检测机构的造假行为,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当然要就事论事进行严格查处,让他们得不偿失。但要彻底遏止此类现象,无疑还需要从行业的准入条件、运营规则、处理罚则等方面进行明确并严格执行,真正堵上一些核酸检测机构作假的漏洞,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