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后”宋建青,是一位“师二代”。她出生于农村教师家庭,从小受家庭教育熏陶,立志成为像父辈那样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28年的教学生涯,从不改育人之志,一直是心无旁骛,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县城,无论健康还是疾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在三尺讲台绽放人生芳华,得到师生、家长们的广泛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教育之志历久弥坚
宋建青一直都严格要求自己。岁月如梭,人到中年,“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她的执着坚守、终生信念,越是困难越向前。
她是教师群体的 “学习型教师”。教学工作伊始,由于经验不足,所带班级教学成绩不如其他班级,她下定决心,不管什么时候,无论碰到什么问题,她都会虚心向书本、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点滴积累,成就了她一定的教学能力,在后来长期教学工作中,经常因为教学成绩优异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表扬,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她是学生心中的“好保姆”。在农村学校当班主任期间,他深知留守儿童的苦与痛,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少一份批评,学习生活样样关心;在县城学校没当班主任期间,班上学生有任何事情,只要向她反映,她从不推脱,一定会尽力解决好。
她是同事眼里的“好姐姐”。碰到搭班的新手班主任,向她请教,她必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解决问题又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年轻领导分派给办公室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她每次都是尽心尽力完成。
病魔无情心中有爱
宋建青是一位“钢铁战士”。有病战胜病,有苦自己扛,有班坚持上。
2008年12月,她被查出患有严重肾脏病,长年累月,只身从分宜跑南京,风雨兼程。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自己患病期间,自己的丈夫被查出重症肝病,必须手术治疗。她带着自身的病痛,与丈夫相互扶持,克服重重困难,陪同丈夫到上海治病。
在14年拖着病躯的期间,她努力与疾病作斗争,从来不叫苦,从来不说难,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和家庭原因影响工作。虽然自己和丈夫都身患疾病,因为不退缩、不妥协,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经过几年的治疗,自己的病情趋于稳定,丈夫身体也渐渐好转。她身体稍有好转,带着心中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毫不犹豫复岗,教学成绩依然保持在同年级前列。就在两年前,有个没人愿意接手的垫底班级,她带病接了下来,她始终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在家长和学生们的配合下,全班教学成绩由全年级倒数第一名提升到全年级前三名。
她是学生心目中坚强的榜样,也是同事心目中奋斗的楷模,好人自有好报,有理由相信,意志力终将战胜病魔。
师道尊严严慈相济
作为一名教师,宋建青讲究为师之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师生关系学”。
对待学生,她坚持宽严相济。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学习;课后,鼓励孩子们玩耍,全身心放松。正因为宽严有度,她与学生像亲人一样相处,课后有很多孩子愿意亲近她,甚至还会冷不丁地跟她来一个大胆的拥抱。即使遇到换班,她的办公室门口经常会有往届的学生来打招呼,还时不时地拿着作业来求教。有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升入初中,还经常通过微信等通讯工具向她请教问题,到深夜十一、二点也是常有的事。在孩子们眼里,这个宋老师就是良师益友。
对待家长,她讲究平等交流。每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同,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后进生。教师们不辞劳苦,把学生留下来辅导是常有的事,有时不但得不到家长的感谢,还觉得老师占用了孩子课后时间,心生不满,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紧张。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会主动与家长沟通,说明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让家长明白教师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成绩的提高。长此以往,她与家长相互间建立起了信任,家长一碰到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都愿意主动跟她沟通并请教育孩之法。
对待今后,她力求活出“最美”。尽管自己和丈夫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她已经跟正常教师一样坚持上班,跟正常家庭一样保持运转。他爱学生、爱自己、爱亲人、爱生活,勇敢成为了一位业余“运动达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她的欢声笑语。面对三尺讲台,活出了自己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