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坑”专业,不妨把目光放长远

最近,“天坑”专业受到媒体关注,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报道采访了几位学生。有同学想从所在学校的化学系转到软件系。他说,“计算机代表着当代打工人薪酬的天花板,也是内卷的重灾区。‘天坑’专业卷得没那么厉害,但坚守下去就一直在‘坑’里。”

关于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及其相关专业)是“四大天坑”的争议由来已久。这位同学的选择到底对不对?网友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用“钱景”来衡量一个专业,未免有些目光短浅;但也有人认为,考虑到诸多客观原因,有同学想要为今后的生活寻求保障,也无可厚非。

那么,同学们到底该不该选择“天坑”专业?选择专业的尺子究竟又是什么?

其实,去年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邓红兵,为所谓“天坑专业”正名,就成为舆论场中的焦点。相关讨论持续时间如此之久,正说明该问题确实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所谓“天坑”专业,不妨把目光放长远

某些专业之所以会被冠以“天坑”之名,主要原因是专业学习难度大,缺乏就业竞争力,到生产一线多,收入也偏低。但是正如邓教授所言,这种看法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从比较实际的角度来看,所谓“天坑”专业,因为冷门,报的人也少,将来竞争者也少,保研读博有可能更顺利,也更有发展和进步的空间;而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不但竞争激烈,也未必能保证一个光明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年轻人如何去谋生,而是鼓励人们去勇敢创造生活、追求理想。不管学习的是什么专业,有热情、有动力,才有可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相反,如果从一开始就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为今后的就业做打算,为了得到更丰厚的报酬而选择没有兴趣的人生道路,终有一天可能会感到厌倦和疲惫。

所谓“天坑”专业,不妨把目光放长远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材料、化学、生物这三个所谓的“天坑”位列学科建设数量前三位。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对发挥基础学科原动力作用的重视,也说明了国家的需求所在。

这也提醒我们,一段时期内,专业固然可能会有冷热之分,但更要把目光放长远,要看到一个专业的长期趋势、需求。今天的冷门专业很有可能就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今天的埋头钻研很有可能就是为将来的耀眼成就打基础。

当然,我们要谈热爱和责任,也要从现实层面帮助和支持每一位年轻人的发展。比如,应该鼓励高校开门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冷门专业的同学也能学有所用;又比如,培育相关基础学科的产业企业,增加优质就业机会,让年轻人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和机会。

选择专业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不管选择的是热门还是“天坑”专业,最重要的还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躺平”。所以,为了让自己的选择不被辜负,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全力去拼搏、奋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8 10:01:08
下一篇 2022-05-18 10:01: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