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的起源
目前我们通常吃的鸡,都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动物。原鸡属又分四种,分别是: 红色原鸡、灰纹原鸡、锡兰原鸡和绿原鸡。红色原鸡下面又有五个亚种,分别是原鸡印尼亚种、原鸡指名亚种、原鸡海南亚种、原鸡印度亚种和原鸡滇南亚种。
关于家鸡的起源,生物学家有不同的看法。达尔文认为,所有的家鸡都是从红色原鸡演化而来的。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原鸡指名亚种和原鸡滇南亚种是家鸡的主要始祖,而其他几种原鸡也有少量的贡献。
至于家鸡的驯化时间,同样在学术界有所争议。有人认为家鸡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被驯化,但也有人认为家鸡的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印度河谷曾经出土过红色原鸡的骨骼及其手工制品,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同样来自于达尔文的研究,他认为家鸡最早是在印度被驯化,然后推广到全世界的。
到了1994年,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红色原鸡可能是在泰国得到了驯化,我国在2002年的一项研究也得到了差不多的结论。到了2006年,我国的另一项研究认为,家鸡可能是在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分别驯化的。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数千年前的人类,在驯化红色原鸡的时候,很可能不是为了吃肉,而是看这种鸡十分凶猛,于是把它们抓起来斗鸡玩。万万没想到,斗鸡的历史竟然比吃鸡的历史还久远。没准是我们的某位祖先,在自己的鸡死于战斗之后,顺手就把鸡给炖了。结果发现:哎,还挺好吃……
为啥大家都爱吃鸡
最早吃鸡的人,目前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在春秋时期,鸡在我国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尤其是在越王勾践的时期,我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大型养鸡场,据说这是勾践发展国家经济用来报复吴国的手段之一。甚至到了后来,鸡还成为了古代社交礼仪以及祭祀的一部分。
到了今天,鸡肉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低。
鸡的养殖周期非常短,一般来说,普通的肉鸡40多天就可以出栏了,土鸡也只需要5-6个月左右。而且,养鸡所需的饲料和土地也较少,碳排放也少。
正因为如此,鸡肉也相对更加便宜。毕竟便宜的食物,谁会不喜欢呢?
于是,鸡就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肉源了。目前来说,全世界一共养了两百多亿只鸡,比人类的数量多得多。当然了,对于人类来说,一个人吃三只鸡也不是什么难事……
鸡肉的消费现状
国际
鸡肉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食品,基本上只要不是素食主义者,平时生活中都少不了吃鸡肉。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的鸡肉消费量竟然只排到了第三。排名第一的,就是美国,第二是巴西(我国有时也会排到第二,巴西有时候也会降到第四)。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比较多,比如:我国国民的肉食中猪肉占的比例非常高,根据200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我国的肉类结构中,猪肉占了65%,禽肉占了19%;而在欧美国家,猪肉占40%,禽肉则占到了30%。不过近些年来,我国食用的鸡肉越来越多,2008年时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禽肉占比分别达到了26.1%和23.8%(这有赖于两大洋快餐的门店数量飙升),原谅我没有找到最新的数据。
除此之外,我国市场内部的鸡肉时不时地就会出一些问题,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有的是谣言。不论是哪一种,都会降低人们吃鸡肉的积极性。
另外,美国人也确实非常爱吃鸡肉。2019年时,有一项名为“鸡肉消费者年度调查”的报告总结了四点原因:
便捷性:便于处理,节省时间;
可持续性:美国消费者可以看到鸡肉的加工过程、不允许添加的成分、营养成分等等,并且很多鸡肉都以可持续性为卖点,吸引消费者;
蛋白质需求:无抗生素等健康鸡肉很多,是消费者补充蛋白质的首选;
电子商务和新技术:这些渠道都更加促进了美国人购买鸡肉的渠道和频率。
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人吃了1,907.50万吨的鸡肉(严谨地说是鸡肉消费量),巴西人吃了,337.70万吨,而我国则吃了1,197.50万吨。考虑到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如果计算人均鸡肉消费的话,我国甚至只能勉强挤进前十。
在吃鸡方面,我国还有一点比较值得注意,那就是我们国人比较爱吃鸡翅、鸡腿、鸡胗、鸡爪或者鸡脖这种“边边角角”的部分,而鸡胸肉吃得相对较少,以至于我国进口的鸡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鸡翅或鸡爪。
国内
那么,来到我国国内,哪个省吃的鸡肉最多呢?
显然,并不是今天的主角辽宁。毕竟辽宁省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辽宁人的热情还弥补不了这样的差距。或者说,辽宁人对鸡肉的热情,恐怕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根据2018年的一份数据,我国禽肉(注意不仅仅是鸡肉)消费排名中,前十的全都是南方省份。而且,以人均水平来算,海南省竟然排名第一,达到了每年人均消费45.8斤,吃鸡大省广东人则以38.6斤屈居第三,还不如广西。
从整体来看,广东省2018年常住人口1.13亿。这么算下来,广东人每年能吃掉218万吨禽肉,而海南人则只吃掉了21.4万吨禽肉。至于最爱吃鸡架的沈阳人所在的辽宁省,人均只消费了12.2斤,总共吃了24.4万吨禽肉——难道是因为我们辽宁人光顾着吃鸡架,这玩意每份的重量比南方人吃的整鸡轻的缘故?
“鸡架文化”
为什么沈阳人爱吃鸡架?我在搜索引擎搜了前几个字,弹出的第一个问题竟然就是这个。
据介绍,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养鸡业迅速发展,同时又恰逢下岗潮。兜里没钱还离不开肉,于是沈阳人将目光对准了便宜的鸡架。而且,沈阳人喜欢喝酒聊天,鸡架耐吃,正好做下酒菜。于是,鸡架越来越多地被端上了桌面,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做法被研发出来,如今成为了一种文化。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沈阳人,在沈阳,有些老店非常受欢迎,一碗面、一只鸡架再配上一瓶啤酒,成为了许多人午餐或者晚餐的标配。这家店也没给我广告费,我就不说名字了,相信沈阳人也都知道。我当初的理想,就是在谈恋爱时带着女朋友去吃一顿,我觉得这是代表我们从恋爱开始转型到生活的标志。现在,已经是老婆了。
(图片说明:看了热搜,我也忍不住买了个鸡架吃)
总之,不论是鸡还是鸡肉还是鸡架,都蕴藏着很深、很远、很有趣的文化。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又讲究饮食文化,此言非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