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是俄乌冲突持续的第65天,局势依旧紧张且胶着。
28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已要求国会通过一项330亿美元的追加拨款法案,用来援助乌克兰,其中200亿美元用于军事援助、85亿美元用于经济援助,剩下的45亿美元则用于人道主义援助。
并且,拜登还将向国会提交一份法案,将没收的俄罗斯资产进行变卖,所得资金注入这330亿美元中。
言下之意,美国援助乌克兰,却要俄罗斯来买单,“好人”由白宫做,获利者是乌克兰,但吃亏的却是俄罗斯。
不得不说,拜登这招“偷梁换柱”,玩得确实很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天,美国国会才通过法案,敦促拜登政府出售俄财产,用于援助乌克兰。很显然,白宫这是和美国国会唱起了“双簧”,变着法子向俄施压。
对此,俄方向美国表达了强烈不满与抗议。俄前总理梅德韦杰夫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提出的330亿美元,最终有多少能送到乌克兰手里,还是一个未知数。
言下之意,美国这次罕见、大方拿出的330亿美元,最终可能大部分会落入美国自己的腰包,成为美国扩充军费、穷兵黩武计划中的一部分。
此外,不论美国背地里打的什么算盘,其不遗余力的“拱火”之举,都将加剧俄乌局势的严峻程度。
29日这天,俄乌局势便迎来了三个新动向。
动向一,乌克兰再次突袭俄本土,双方展开激烈交锋。
29日上午,与乌克兰接壤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克鲁佩茨村的一个检查站,突然遭到了乌军猛烈炮击,俄边防人员立即发起反击,成功压制住了火力点,双方激战了数个小时才熄火。
目前,俄方表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乌方情况暂时不明。
要注意,最近几天,俄西南地区经常发生爆炸事件,不论是军火库、石油基地这样的重要设施,还是居民楼、铁路,都曾遭到袭击。而在这些袭击中,有些被俄方认定为乌军所为,有些则情况不明,乌克兰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但这一次,俄乌双方在边境交手,应该算是最近几天以来,情况最清晰的一次,也是乌军第一次公开越境攻击俄本土。
据悉,早在本月初,2架乌军战机第一次越境袭击俄别尔罗德州的石油基地时,俄方便发出警告——若乌克兰继续攻击俄本土,那么俄军将加大对基辅等地“决策中心”的打击。
但如今来看,在战况不断升级,俄乌双方打红了眼的情况下,外交上的警告显然已经不管用了。
并且,日前,美国务卿布林肯、英国武装部队国务大臣希佩都曾先后发声,支持乌克兰越境进攻俄本土,并强调可以“重点打击”俄军的军火库、燃料库。美英等国的“撑腰”,或许也是支撑乌克兰攻击俄本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见,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进行,俄乌之间的“攻防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在乌克兰,俄军是进攻方,乌军是防守方;但到了俄罗斯,情况就开始反转了。
并且,在西方武器源源不断地送到乌军手里后,乌方实力将得到提升,战火或将进一步向俄罗斯本土蔓延。
如此一来,俄乌冲突的范围不仅会再度扩大,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这与美英等国准备将俄乌冲突“长期化”的企图不谋而合。
接下来,俄乌将面临更激烈、更胶着的鏖战与苦战。
此外,俄乌冲突是改变国际局势的重大事件,一直忙着“煽风点火”的美国,并不见得能“置身事外”。
动向二,美国退役特种兵在乌克兰阵亡,白宫开始“后悔”了。
29日,美国CNN报道称,一名22岁的美国男子坎赛尔被证实,在赶赴乌克兰与俄军作战时阵亡,其母亲在得知其死讯后,还被告知,坎赛尔的遗体至今都没找到。
据悉,坎赛尔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今年2月加入了一家私人军事公司,俄乌冲突爆发后,该公司开展有偿征召人员赶赴乌克兰参战,坎赛尔同意前往,并于3月12日飞往波兰,再从波兰入境乌克兰。
并且,坎赛尔在前往乌克兰前已经结婚,并有一个7个月大的孩子。如今坎赛尔于乌克兰阵亡,不仅让其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其妻子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失去了依靠。
唉,战争的残酷与淋漓,在此刻尽显无疑。
眼下,坎赛尔阵亡已在美国引发热议,民众纷纷痛斥美国政府没能保护好本国公民。
尽管舆论滔天,但白宫还是以“出于隐私考虑”为由拒绝置评,不过却再次强调——俄乌冲突非常激烈,美国人不该前往乌克兰,并呼吁所有在乌美国人立即使用商业或其他私人可用的地面交通工具离开乌克兰。
言下之意,白宫没有出手“接回”在乌美国人的打算,而是让美公民自己想办法离开,并且还有“呼吁美国人不要赴乌参战”的意思。
犹记得,在乌克兰提出组建“外籍兵团”时,美国、英国还是最先表态支持的国家之一。如今,眼看“火烧到自己头上”,舆论压力日益严峻,白宫显然也开始后悔了。
事实上,对于外国雇佣兵,俄方曾发出警告,称拒绝投降的外国雇佣兵,在俄看来是“非法存在”,不受国际法保护,更无法享受战俘地位。
并且,冲突发生以来,俄军对外国雇佣兵的打击颇为凌厉,至今赴乌作战的近7000名外国雇佣兵中,已有1000多人被俄军击毙。
此外,从坎赛尔的情况中,还应注意一点——他是被雇佣到乌克兰作战的,至于究竟是谁雇佣的?是乌克兰还是美国政府?如今都没有答案。
按照基辅一开始的说法,是号召“愿意帮助乌克兰作战的人”赴乌作战,而非有偿招募。
可见,这7000名赴乌作战的外国雇佣兵背后,藏着不少“猫腻和蹊跷”,白宫确实得给坎赛尔家人、美民众和世界一个交代。
然而,正当俄乌战场形势持续升级之际,俄罗斯又向北约“亮剑”了。
动向三,敏感时刻,俄军突然在波罗的海搞演习。
29日,俄波罗的海舰队表示,俄军2艘导弹艇和2艘反潜舰在波罗的海水域举行了实弹打靶演习,成功击退了假想敌空袭,并对海上目标进行了炮击,所有目标均被击中。
要注意,波罗的海周围一圈都是北约国家,俄军在此地演习,无异于在北约腹地“亮剑”。粗略来看,俄方至少有3个目的。
1,威慑近期打算同时加入北约的瑞典和芬兰,按俄方此前发出的警告,若这2个国家加入北约,那么他们将成为俄方反制措施的“首要目标”。
如今俄方在波罗的海搞演习,似乎就是在告诉瑞典和芬兰——俄军具备反击的实力。
2,震慑波兰。在俄乌冲突中,波兰已经成了西方向乌克兰运输武器装备的重要“中转点”,并且还有不少来自美英等国的军官在波兰培训乌军,俄军在波罗的海演习,颇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并且,波兰还在29日宣布,将从5月1日开始,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军演。如今俄方先行一步搞演习,大有“针锋相对”的意味。
3,彰显俄方在保卫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上的决心与实力。
日前,曾有北约官员表示,可以对加里宁格勒进行封锁,并以此牵制或要挟俄罗斯,俄外交部随即警告,称这是“玩火”行为,俄方将采取一切措施回应。
如今,为防止北约“铤而走险”,对加里宁格勒动手,俄军显然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总之,不论是俄乌战场形势的升级,还是美俄关系的恶化,亦或是俄与北约之间的紧张对峙,都在加剧局势的紧张,增加冲突外溢的风险。
还是希望各方保持理智与克制,早日平息战火、恢复和平吧!
这个春天,世界面临的苦难与动荡已经够多了,是时候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