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微博一则“上海北蔡南新六村乱撒消毒片”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该微博博主称,“小区内到处都是撒落的消毒片,多人已出现喉咙痛、刺眼睛、呕吐等不适症状。”
第一财经记者致电并从一名北蔡镇南新六村居民处了解到,该小区于9日开始由居委发放消毒片,并从喇叭告知每日需从自家下水管道投放10片消毒片,“我们这都是20年的老铁管,有的门户已经出现了漏水等问题,更别说对身体的危害;我楼下还住着一位独居老人,万一管道漏水了,对老人来说又是一次灾难。”
该居民还告诉记者,“13日起,小区公共区域的每个窨井盖中也在凌晨被投放了5~6瓶消毒片,此前也没有收到任何需要关闭门窗的告知,隔壁的艾南小区、绿星小区也都有这样的情况。”
随即,记者也从北蔡镇热线处了解到,近几日有多个辖区内小区的居民电话来反映上述“乱撒消毒片”的情况,但热线只是搜集问题,具体还要等反馈后解决。
从上述居民发来的照片可以看到,居委发放的“消毒泡腾片”,其成分是“以三氯异氰尿酸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片,有效含氯量为45%~55%(W/W)”。
“目前,居家消毒中应该使用‘二氧化氯’,它无毒、刺激性和腐蚀性都很小,是最为理想的、高效且安全的消毒剂。”一位传染病学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三氯异氰尿酸虽然是高效消毒剂但属于氯制剂,氯制剂消毒终产物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三氯甲烷(致癌物质),一般不被使用在居家消毒。
那么,使用此类消毒片是否有技术、评价上的要求和依据?
沪上一位环境监测部门技术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各个社区的生活废水排放是直接纳入到市政管网体系中的,原则上不会再进行医疗污染层面的监管,“类似上述三氯异氰尿酸类的消毒剂,有强氧化性腐蚀性,不建议直接投放在家里的下水管道里中。此外,这类消毒剂一般是要稀释溶液之后才能冲洗,而各类下水管道的材料又不太一样,所以还是建议谨慎使用。”
另一家负责沪上环境清洁消杀和效果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检测企业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评价终末消毒是否合格的做法,主要是提取病家内的一些不易消毒到的角落、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等样本,拿回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但检测样本不包括病家的下水道,室外环境如窨井盖等更不会在检测评价范围内。
现阶段,上海持续加大“住宅小区”消杀力度,并保持日均出动消杀力量约16万人次,对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的公共空间和部位开展全覆盖消杀。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住宅小区”应如何避免发生不科学的消毒行为?
上海市爱卫办副主任王彤在4月23日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避免不科学的消毒并提出“六不”,其中就包括了“不往下水道大量倒消毒剂、投消毒片”,他表示,这些做法基本无效,比如往下水道过量投放消毒剂,会腐蚀管道,也污染环境。
据了解,“六不”还包括:不使用消毒剂直接对人喷洒,不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不对外环境(绿化、道路、墙面等)进行大规模消毒,包括用无人机、“大炮车”以及对道路播撒生石灰等,不使用消毒无效的方法(如用烟雾机、弥雾机)进行消毒,不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
5月10日晚间,上海又推出“新冠肺炎消毒和防护系列科普培训工具包”3.0版,将消毒场景分为家庭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部分,“社区预防性消毒操作要点”视频对于消毒原则、操作要点、配置比例、消毒流程等都做了具体说明。
视频主讲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江宁表示,配置消毒液过程中,根据场所需要在喷雾器(喷洒/雾)或水桶(擦拭)内配置好相应浓度的消毒液使用,二氧化氯或者含氯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书,根据需要配置的消毒液量分别加入一定数量片剂、液体原液,完全溶解,搅拌均匀。
截至发稿前,记者从北蔡镇南新六村居委了解到,居委正全力对有消毒片残留的地方进行大面积冲洗以消除影响,“虽然所起到的效果和消防部门的方法有一定差距,但我们还是先要积极‘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