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乐君 原创首发|亲子学乐
4月12日,国家卫健委在谈到上海疫情时说:
“上海市连续8天报告新增感染者数超过1万例,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上海疫情自三月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从卫健委的表述来看,未来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且仍有外溢风险。
这也是上海疫情会受到全民关注的根本原因:上海疫情中的种种魔幻情节,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而在上海疫情的种种热搜中,学乐君和我们的读者最关注的,无疑是那些与亲子相关的事件。
在这一个多月里,很多上海妈妈表现出了令人动容的母爱,同时也让全国的妈妈们都有物伤其类的共情。
上海的妈妈们,替全国所有父母趟了一遍风险,也敲了记警钟。我们借这篇文章,为上海的妈妈们声援鼓劲,也希望能帮助其他妈妈们思考一下:
在疫情之中,父母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在爆发之时,我们如何才能在物质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4月1日,上海某医院儿童单独隔离点的视频流出,内容令人震惊:
杂乱的场景中,好几十个孩子没有防护地共处一室,其中好几个婴幼儿挤在一张床位上。
有的婴儿脖子上缠着织物,有的婴儿的头上盖着被单,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一时间,不管有没有在视频中看到自家的孩子,只要自家宝贝也正被带走单独隔离的父母,一颗心都像被数万只蚂蚁啃咬,纷纷心疼到无以复加,惊慌恐惧,彻夜难眠。
赵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她的女儿在三天前被带到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一开始,她本能地表示拒绝,但转运的人说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治疗。看着生了病的宝宝,她也只能相信医生。
但在看到视频的那一刹那,她还是坐不住了。
这几天里,她从医护那就得知,基本上一个护士要照看约10个孩子,她本就担心自家宝贝能不能得到及时照顾。
而平时和医院人员的微信沟通,对方也只会回复简单的“挺好的”“正常”。她能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紧张和忙碌,但一个妈妈的担心又有谁来安抚?
看到隔离孩子的视频,那此起彼伏的哭声,令她更加寝食难安。
在相关报道的留言区内,我们能看到更多妈妈的焦虑和痛苦:
一个个都是1岁、2岁、3岁……孩子们的父母,一个个都有着一颗被戳得稀烂的心。
俗话讲,疼在儿身、痛在娘心。
且所有人都知道:妈妈们想象中孩子所经历的痛苦,只会比孩子实际的遭遇更夸张。
眼下,要心疼孩子熬不熬得过去;未来,又担心会不会留下什么心理创伤。
毕竟,孩子们的世界里,不懂传染疾病与防疫规则,他们只能感觉到爸妈在不在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了。
有些家长看到一条防疫规定说:家长也是阳性感染者,可在儿童区域陪护。
于是不少妈妈准备铤而走险,四处求助:“怎么才能被快速被感染?”
面对汹涌的病毒,妈妈们也害怕,但与无法照顾孩子相比,她们反而更加期待自己是个病人。
她们甚至非常羡慕那些能在隔离点日夜照顾孩子的妈妈。
那些与孩子一起隔离的染病妈妈,要在发烧、咳嗽、疲惫的症状下,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安抚孩子的情绪。
她们自己也身心俱疲,但能和孩子在一起这一点,就让那些没有感染的妈妈们羡慕不已。
不少妈妈说:“我也怕感染,但我更怕孩子没人照顾。”
有了孩子,妈妈可以以身试毒;为了孩子,妈妈宁愿放弃自己的健康。孩子是妈妈的铠甲,也是妈妈的软肋。在这时候,这句话体现得最为明显。
幸好,在视频流出并掀翻网络燃爆舆论之后,上海官方迅速做出回应,称视频所展现的场景并非隔离点的常态,而只是该院儿科病房在腾挪调整过程中的一小段时间;另一方面关于儿童的隔离政策也由冷冰冰的规则转向了以人为本:
孩子是阳性,父母是阴性,只要自愿申请,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风险并签署告知承诺书后,父母也可以参与陪护。
她们,终于不用“求感染”了。
这世间,我们可以放弃金钱、名望、资产、豪宅……唯独“父母”这个身份无法放弃。
那是一种血脉相连的天性,同时,也附带了绝对意义上的责任。
上海市静安区一个怀孕6个多月的孕妇,因即将成为父母而在疫情之中多次崩溃。
一开始,她核酸阳性,成了确诊病例,身体出现了明显症状。
老公作为密接,第一时间被带走隔离,而她,因为孕妇的特殊身份,竟转运两次无人接收,最终又被送回了家。
夫妻分离、独守空房的她既担心食物很快就会吃光,又因为担心胎儿健康而不敢随便吃药缓解,于是只能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硬挺着。
看不到出路又无人可以诉说的准妈妈深陷绝境,日日在阳台痛哭,周围邻居都为她的遭遇同情落泪,却又无计可施。
那种无助感,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共情。
孕期的准妈妈,要忍受孕吐与身材的臃肿,要担心将来的养育,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和孩子去看惊艳的风景、去听美妙的音乐、去感知爱与被爱……
但过程中一旦有个什么差错,让孩子从出生起就背负无法弥补的缺憾,却也是准妈妈们最大的恐惧。
万幸,她悲痛的哭声惊动了邻居,而邻居的一封求助帖引来了众多好心人,最终,群策群力下,她被安全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她终于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得到了救治。
孕妇事件和儿童单独隔离事件,结果都是需要救助的人最终得到了帮助,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妈妈们守望相助的人性光辉。
但如果不需要救助的人,偏偏被迫送去方舱医院,又该如何是好?
就在前几日,一条关于上海一家人被误判阳性的录音瞬间刷爆网络。
她们一家三口都是阴性,且有阴性报告。但因为数据出错,他们被迫要去方舱医院隔离。
这对爸妈非常担心,因为方舱医院中都是轻症患者,如果感染了,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也因为涉及孩子,妈妈甚至以死相逼,爸爸也直接哭到崩溃:
“把一个孩子活生生变成阳性,我真的受不了。”
“你们有没有孩子?假如你有孩子,别人你把你的孩子拿过去,你愿意吗?”
但得到的回复却是:
“我这边在执法之前提醒你一下,如果你因为拒不执行这个命令,会给你行政处罚,会对你的家人、你的职业、你的孩子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于是,没病的孩子和这对父母也被带到了方舱。
身处疫情旋涡、每天都有2万多新增感染的上海,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尽善尽美的对待,这似乎也能理解。
在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里,严格管控之下,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
有的是政策制定有疏漏、有的是一线执行有懒政、有的是环环相扣中有不严密、有的是形势所逼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但不管怎样,当时当地,买单的都只能是“当事人”。
只能说:
战疫情,需要用霹雳手段;解民忧,更要下绣花功夫。
疫情之下,除了为医护和普通妈妈们祝福之外,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
对于身处上海、吉林等风险地区的父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转发他们的声音,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困境和关切。
为每一个类似困境下的妈妈发声,给每一个普通人的困难以支援,不仅仅能让他们更早地得到救助,也会让我们更感安心。
疫情远未结束,上海疫情中妈妈们所遭遇的困难,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
帮助她们解决她们的问题,就是在帮助每个人遇到类似困境时能得到更好的对待和解决。
因为我们“听到了遥远的哭声”,才能让人世间少一些眼泪。
而对于并未身处于疫情地区的父母,学乐君也想提几点建议:
· 家有常备药
疫情期间,我们会发现当出现医疗挤兑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
如果家中的老人有慢性病,请常备一些(在近期甚至可以多备一些)对应的药品。
家中有孩子,也可以备一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 多储备物资
当疫情导致物流不畅、超市关门的时候,你肯定希望家中能多有些食物和蔬菜。
承平日久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点点手机送到家”的便捷和“剁手快感”,以至于“断舍离”成了一种流行的生活姿态,长辈的那种囤积癖甚至会被嘲讽和讥笑。
但一场疫情,忽然让我们发现原来长辈的饥饿记忆也有用武之地。
家里多备一些适合长时间存放的食物等物资,你的最大损失不过是到期变质浪费些许金钱,但你可能的收益,却会是无穷大。
· 保持情绪稳定
上海十几万的新冠病人,只有几例重症。
从疾病的层面上讲,接种过疫苗的人不用太恐惧疾病本身。但对于疾病的恐惧情绪,却是有更大杀伤力的。
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对待新冠疫情,保持好自己的情绪稳定,做好应有的防护, 我们肯定是可以战胜它的。
我们不能躺平,更不能鼓吹“躺平式的共存”,坚持科学防疫,才是对每一个人最好的结果。
疫情中的妈妈们、团长们、大白们、志愿者们,都是值得我们佩服的勇敢者。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每一个人趟雷,为全国人民构筑屏障。
为此,我们更要为这些身处险境的人们大声疾呼,他们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