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真的确定我的孩子得的是手足口病,不需要抽血化验确诊一下吗?”
“是这样的,我们家孩子明明已经打了手足口病疫苗,为什么还会得手足口病呢?”
每年的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总会有这么一波孩子,明明已经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却仍屡屡中招。
他们的爸爸妈妈非常难以理解,有些爸爸妈妈看到身边这样的例子,会拒绝给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甚至其他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为什么还会得手足口病呢?
原因有3个:
原因1:疫苗的保护率没办法达到100%
没有任何疫苗有100%的效果,手足口病疫苗也不例外。
有研究表明,疫苗的保护率是90%(也有文献报道是95%),也就是打了疫苗也有10%左右的人是保护不到的。
但是,即使只有90%的保护率,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原因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比较多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EV-A71(44%)和CV-A16(25%)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31%)。
而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是预防EV-A71,如果孩子这一次引起传染的不是EV-A71病毒,而是CV-A16病毒或者是其他的肠道病毒,那孩子是无法幸免于难了。
但是,EV-A71这一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是最严重的,有可能会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者死亡。
所以,即使手足口病疫苗只预防一种病毒,也是非常有必要接种的。
原因3:还没到起效时间
手足口病疫苗是属于灭活疫苗,并不是一打进去就能马上起效,在疫苗注射入体内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刺激人体产生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目前,手足口病疫苗需要注射两个针次,两针次间隔时间是28左右,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后28天,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8.1%~91.7%。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窗内,即使你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对人体仍是没有保护作用的。
更何况,很多人是在发现身边到处都是手足口病时,才想到去接种疫苗,那已经是为时已晚了。
除了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还可以通过这3个方法来降低患手足口病的概率。
【1】正确的洗手
大人都会教小朋友在饭前便后要洗手,但是具体怎么洗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究过。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这样的: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首先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可能让小朋友一次洗手要这么多步骤,他们会觉得很枯燥,不愿意配合。
别急,小果有妙招,我们就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边唱儿歌一边洗手:
自来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不会跟着走;
手心相对搓一搓,手背相靠蹭一蹭;
手指中锋相交叉,指尖指尖转一转;
握成拳,搓一搓;
手指手指别忘掉,手腕手腕转一转;
做个整洁好宝宝。
怎么样,我想小朋友都会喜欢这样洗手的。
【2】注意隔离
当你发现身边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及时隔离。
隔离不仅仅指这两个小朋友不接触,还包括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接触过的所有东西,都不能让健康的那个小朋友碰到。
在门诊,那些家有二宝的妈妈经常向小果吐槽:
我们真的很注意的,一发现大宝得了手足口病,我们就及时把弟弟隔开了,可是没几天,弟弟也中招了。
请问,你们是怎么隔离的?
一个楼上,一个楼下,或者,一个房间里,一个客厅里。
玩具仍旧一起玩,妈妈同意一起分享。
唉~这样的隔离是无效的。
【3】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有一种感染状态叫做隐性感染。
什么意思?
隐性感染就是这个小朋友身上带有手足口病病毒,但是病毒量不大,不足以表现出症状,但是,他仍是一个传染源,会随时释放病毒。
还有那些在恢复期,甚至感染期的小朋友,他们并一定会遵循医嘱,乖乖的待家里等待隔离期满,他们会出来四处“晃荡”,四处释放病毒。
所以他们接触过的东西都有可能遗留病毒,如果这时候,你带着你家的小朋友出去,刚好接触了,那么,有可能就中招了。
所以,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游乐场、商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