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时期的藩镇,笔者昨天已经简单说明了一些。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藩镇之间彼此的兵力数量究竟是多少?浅谈一下“唐朝各藩镇”的兵力数量,既有十万之众,也有五千“小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阅览一下。
“军额”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什么是“军额”?面对当时藩镇林立的现实,将其逐个削弱,撤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一来容易引起节度使们的猜忌和不安,二来,因为不少节度使驻扎的地方都是当时唐朝的军事要地,不是边塞就是某个关键地理位置。节度使们的作用也就决定了,朝廷不能轻举妄动。
所以,最有效和温和的办法就是在他们还尚未崛起的时候,限制他们的军队数额,而且不能私自增加或者删减。
当时各藩镇”军额“
“天高皇帝远”
当然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在藩镇里面,手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况且因为“天高皇帝远”,所以他们的自由度很大,手里掌握的军队也和规定的数额有不少的出入。
比如图中的昭义军。昭义军地处山西,而山西又位于黄土高原,虽然现在被称为“表里山河”,但是在唐朝时期,这里一直是贫瘠之地。由于多山少地,物产相对于其他地区相对缺少,很难供养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所以,要求他的军队只能保持在二万人左右,能够满足当时安定地方的需求即可。
各藩镇地理位置
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为了对抗朝廷,刘从柬拼命扩军,愣是把一支原本维系在两万人的军队扩充到了接近十万余人。
其实关于“军额”的设置,唐朝还是安排挺恰当。军额在五万以上的河东镇负责把守河朔三镇,既要防范少数蛮族的入侵和骚扰,还要负责当时唐朝北都的安全(就是现在的太原);而宣武军则控制着唐朝江淮地区的漕运线,要知道在交通尚不发达到唐朝,江淮漕运线可是往来运输粮草的重要命脉。而宣武军的作用就是负责打击周围的土匪,保证漕运的通行。
唐朝边塞古迹
而最少的陕虢和都畿二镇,手中的军队都在五千至万人左右。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藩镇的所在位置,都是极为普通。既不会发生大的战事,也没有特殊的防卫要求。但是确是各个地区不可或缺的角色,只要能做到自保,这在必要时对其他藩镇进行增援即可。
根据《全唐文》记载:兵力鲜少,承认平时尚能自守,遇有动乱,则需调兵助防。
通过当时的藩镇实力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出:天平军的军事力量也其实不大,和其他拥有10万之众的大藩镇相比,甚至还有点儿小。
值得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天平军的组成。鉴于唐朝时期的主流军队配置,天平军也基本上由步兵和骑兵组成。而这其中,又以骑兵居多。根据以下史料可以看出,当时位于早期唐朝东北地区的淄青镇(天平军前身)盛产名马,所以组织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是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的。
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旧唐书.地理志一》
光启三年,朱珍攻璞州,朱楦遣弟将骑万人救之。——《资治通鉴》
即使到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在不断的平叛和重组中,骑兵依然在军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窥一叶,而知秋。元宝认为:在以步足为主的唐朝军队,能够拥有如此成建制,成规模的骑兵部队,他们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我们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步足们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成建制的骑兵冲击,由此可见,即使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面对周围拥有10万之众的藩镇,天平军也能显得从容不迫。毕竟实力才是当时的通行证。
但是即便如此,天平军也只能称得上是“二流”军队。因为就各个藩镇的战力来说,平卢军为最强,但是到了唐朝末期,逐渐逊色,忠武军异军突起成为唐朝末期藩镇的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