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2月2日电(记者覃星星)“春节前夕,我们这里有一件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新鲜事’:村里来了‘吞草兽’。”在广西天等县小山乡胜马村,党总支书记赵玉花指着一套轰鸣的机器设备说,它吞进去的是草料,吐出来的是增收的希望,新一年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广西被誉为“中国糖罐子”,食糖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甘蔗是小山乡的农业支柱产业,全乡甘蔗生产面积8600多亩、年产糖料蔗3.2万吨。为进一步拓宽蔗农的增收渠道,小山乡党委、政府积极推进甘蔗尾叶加工处理项目。胜马村经济合作联合社投入30万元购买铡草机、分料机、压包机、专送机,村里的经济能人也投入资金购买装载机并进行场地硬化。在村民眼中,铡草机就是“吞草兽”。因为它的到来,甘蔗尾叶从无人问津变为“香饽饽”。
正在地里砍甘蔗的村民覃金川说,以前收割完甘蔗,很多尾叶没人要只好烂在地里或是烧掉。“现在甘蔗和尾叶都可以换成收入,每亩地可以多收100元左右。”如今的地里几乎找不到尾叶了,干干净净的。
小山乡党委组织委员农定祥介绍,“受理念等因素影响,以往做农民的秸秆禁烧工作并不容易,尾叶一烧了之带来了大气污染等问题。如今,在‘吞草兽’的轰鸣声中,甘蔗尾叶被加工为青储饲料,然后给附近的养殖场,实现了变废为宝。”
按照每亩产生1吨甘蔗尾叶来计算,全乡约有6000吨甘蔗尾叶可以用于加工。加工点负责人黄建华说,本地有种植甘蔗的传统,因而货源有保证。“北方这时候很多人‘猫冬’了,但我们现在忙得团团转。这种忙碌很充实,心里是喜悦的。”
黄建华表示,目前,新鲜的甘蔗尾叶收购价格是每吨130元。加工点开工后一直没有停机,每天都有群众运输尾叶来销售,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几乎家家户户受益。“谁还愿意让钱烂在地里呢,你说对吧?”黄建华笑着说,由于养牛场需求量大,加工出的青储饲料供不应求,目前已销售逾100吨。
“甘蔗尾叶加工看似一个小小的环节,却能实现多方共赢。”小山乡党委书记卢毅峰说,现在拉长甘蔗产业链条、增加蔗农收入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具有本地特色的养牛产业发展根基。当地养牛场较多,每到冬季,养殖场常常要为就近寻找饲料发愁。初步预计,加工点每年可提供青储饲料5000吨,从而助力养牛特色产业发展。
“吞草兽”让一根甘蔗“从头甜到尾”,也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目前,胜马村的加工点运转良好。“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化和规模化上发力,推动新农村产业发展示范片建设,强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卢毅峰说。 【编辑:张旭】 (作者: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