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预期中的降准。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就在两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消息发出后,市场各界就在期待这次降准。
自2014年以来,央行总计进行了18次降准,其中8次为全面降准,10次为定向降准。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对于未执行降准的金融机构,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机构现在执行的5%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
西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文告诉记者,尽管经济总体恢复良好,但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还在延续,因此仍需要通过财政政策与降准等货币政策结合来进行支持。“从银行业角度来说,监管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普惠信贷激励与考核政策。因此,约1万亿元长期资金的释放从宏观面上能够对小微企业融资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总部位于扬州高邮的龙伟食品是当地最大的豆制品加工企业。公司负责人龙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大豆价格上涨近40%,拉动公司整体成本上涨超过两成。“食品是民生工程,我们没法提价太多,只能硬扛,现在整体利润空间缩小了。”龙伟说,现在我们只能寻求在别的方面降低成本,比如贷款利率的进一步降低。
7月9日,6月CPI、PPI数据出炉,CPI同比上涨1.1%,PPI同比上涨8.8%,剪刀差持平于上月的7.7%,为有数据以来的新高,PPI顶端基本确认,CPI将延续温和上涨。在此背景下,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显得尤为必要。
自疫情以来,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行“减费让利”,导致行业息差普遍收窄。因此,要想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需要先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必要性看,降准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降准后,不仅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优化资金结构,而且可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一个适宜的利率水平。
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能够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并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融资结构,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据介绍,降准后,全国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能够降低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进一步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江苏辖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9.5万亿元。依此计算,辖内机构总计可以释放出近千亿元存款用于信贷投放及偿还即将到期的货币政策工具。
多家江苏地区法人银行向记者表示,将充分利用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加大对辖内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不过,陈文还提示,要想进一步提高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配合相关扶持政策,提升这类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对银行来说,在投放小微企业贷款时也需要考量风险因素。只有保障了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银行才会更加主动的去发放小微贷款。”陈文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人民银行表示,2020年应对疫情时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5月以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
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