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春日韶光,微風輕撫。香港全面復常後的首個長假期,海內外訪港旅客再次湧向位於尖沙咀的星光大道:在維港海濱觀賞對岸港島的高樓城市景觀;在李小龍銅像下擺個武打造型合影留念;在坐姿態勢、手指天空的麥兜雕像旁共同仰望星空……
✦ ✦ ✦ ✦ ✦ ✦ ✦ ✦
夜幕降臨,人潮如鯽。維港兩岸的標誌性夜景吸引遊客駐足,不時穿梭而過的船隻點綴海面。當高樓大廈外牆呈現的電子影像和發出的閃爍光束配合動感音樂演變,「幻彩詠香江」的上演讓岸邊欄杆旁難再尋得首排站位。
在耶路撒冷出生、瑞士工作生活近30年的阿姆賈德(Amjad)疫情前常來香港,首次邂逅這座城市是在2001年。「我覺得香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這裏有中西混合的氣質。」阿姆賈德說,旅行不僅關乎眼見的景色和所到的景點,最重要的是身處此地時體驗和感受到的異域氛圍和文化。
這是阿姆賈德疫後首次來港旅行,他仍然對這裏密集的樓宇印象深刻,「總有高樓圍繞着你,非常特別」。隨着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過往曾在內地多個城市旅行的阿姆賈德今次在中國的旅行目的地也變得更多,他結束香港之行後還會到訪上海和北京。「上海令我印象很深,那裏和香港有相似之處。」他說。
來自印度的施拉達(Shraddha)一邊欣賞維港景色,一邊和妹妹推着嬰兒車散步。施拉達趁着假期首次來港旅行,也來探望在此生活的妹妹,她計劃在這裏待夠14天。「香港是個好地方,我很喜歡這裏。」抵港首日,她已經到訪過天壇大佛,未來幾天還準備登上太平山頂,換一個角度俯瞰這座城市。
時值周末,生於1997年的內地訪客小玉和好友結伴來了場香港一日遊。她們在深圳工作,早上通過福田口岸來港,晚上乘高鐵直回住處附近的深圳北站。首次來港的她先去石澳看海,然後到訪人氣登山步道龍脊,接着回到市區逛了逛旺角,行程尾段再到星光大道。
石澳郊野公園。中新社
「星光大道首先是人多,然後也很繁華。」小玉說,旺角算是香港的老城區,街道給人感覺極具香港特色。旅程中她們品嘗了菠蘿包、牛雜麵和港式奶茶,一整天的旅程雖累但開心,也感受到服務行業對訪客的友善。至於其他還沒來得及到訪的景點,「現在高鐵很方便,下次還會來玩」。
因新冠疫情闊別三年的九龍城潑水節昨日復辦。作為香港的「小泰國」,九龍城裏充滿了慶祝泰國新年的熱鬧氛圍。潑水節為全港市民及泰籍居民提供了一個文化交流平台,共同推動社會發展和共融。當天,九龍城一眾商戶也舉辦優惠活動,推動「龍城」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市民「水戰」好開心
向來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當天封閉了城南道行車線,讓市民盡情參與潑水節。大批市民穿上雨衣在馬路上參加「水戰」,不少一家大小出動,他們帶備水槍,互相潑水和射水。
根據泰國傳統,潑水寓意祝福和清除厄運。有市民說,疫下香港人抑壓了很久,今次趁假期兼潑水節帶小朋友外出與眾同樂,很久沒有見過這麼多人一起玩,現場氣氛很好,大家玩得很投入。也有小朋友表示,可以用水槍四處掃射,覺得很好玩、很開心。
附近商戶則表示,當日有很多人來到九龍城,比平時多了一些生意,相信不少人在潑水節活動完結後,多會在附近餐廳吃晚飯。
除了街頭潑水,九龍城賈炳達道足球場也舉行了潑水嘉年華。場內有各式各樣的攤位,包括泰式按摩、泰佛新年儀式活動、泰式美食等,現場還有泰拳比賽、潑水節小姐選舉等等。
打造地區特色遊 增強香港吸引力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昨日精彩復辦潑水節,吸引大批市民及居港泰國人參與。不少一家大小出動,他們帶備水槍,穿上雨衣在馬路參加「水戰」,寓意祝福和清除厄運,現場氣氛熱鬧歡快。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亦在網誌中表示,日後會繼續支援保存及承傳區內具有潮泰特色的節慶活動,盡力保留小街小舖和成行成市的獨特氛圍。
4月9日,有「小泰國」之稱的香港九龍城舉行「九龍城潑水節」,以慶祝泰國新年。中新社
隨着香港全面通關復常,旅遊業呈現快速復蘇的態勢,但過去以傳統景點、購物、美食為主要吸引遊客的賣點,已漸漸略顯單調,跟不上形勢,亦衍生一些問題。打造更多類似「小泰國」這樣的地區特色遊,凸顯本港優勢和獨特的一面,不但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香港魅力,增強旅遊業吸引力,也能開拓多元化的客源市場,起到分流遊客的作用。政府及業界應積極主動,共同開發和說好「地道香港」的故事,加強接待管理,助力旅遊業更上層樓,長做長有。
通關後,訪港旅客有明顯上升趨勢,在清明節及復活節長假期,大量海內外遊客抵港,8日單日即錄得超過9.8萬人次,其中超過八成為內地客,顯示因疫情停擺三年的旅遊業重現生機,香港再次熱鬧起來。與此同時,近期出現個別地區聚集大量內地旅行團,對當地居民構成不便,亦給遊客帶來不理想的體驗,引起社會關注。好在旅遊業監管局及時出招,制定優化措施,加強管理,情況已有改善。
加強接待能力,重視待客之道,當然是提升本港旅業發展的必要之舉。不過,相關事件亦是一個警示,以往必訪傳統景點、着重消費購物,靠走量賺錢的旅遊發展模式,弊端已一再顯現。政府和業界除了要繼續做好運力和旅行團謀劃,加強規範管理外,還應以創新思維,發掘旅遊新資源,並與地區特色相結合,提供更多元化的賣點,給遊客留下獨一無二的旅遊享受,進一步吸引、留住更多旅客。
長洲包山嘉年華活動資料圖片。中新社
事實上,香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條件開拓各類「深度遊」、「特色遊」,包括節慶、地區、民俗、文化、盛事等各類主題產品,應有盡有。想看地方文化和本土特色,有九龍城的「小泰國」、北角的「小福建」、舊城中環、「大城社區—深水埗」,以及散落新界九龍港島各地的客家村等;想欣賞大自然風光,香港有200多個離島、四分之三土地是郊野自然風景,上山下海不亦樂乎!想體驗傳統風俗活動,少不了大嶼山寶蓮禪寺浴佛慶典、大坑舞火龍、太平清醮及盂蘭勝會……這些都是香港原汁原味、難以複製的寶貴旅遊資源,常有慕名而來的遊客尋覓探訪,大可深度挖掘其中潛力,展現香港非一般的獨特風情,以吸引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香港要向外界講好旅遊故事,在旅遊產品、景點資源推陳出新,開拓旅遊業配套容量方面,都須更多努力。打造地區特色遊,令遊客有多元化、深度化、沉浸式體驗,既可增加香港的旅遊吸引力,也能將旅客從傳統旅遊旺區分流到其他區域,長遠有利於保持訪港旅客的上升趨勢。政府近年着力就深水埗的地區文化展開推廣,將地區內豐富的旅遊特色重新整合,方向正確,這樣的拓展工作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來源:香港商報、中新社
封面:荷潔 編輯:心雲
審讀:卓玲
審核:雨杉
了解更多資訊,請下載香港商報App